嘉宾|战洋,人类学研究者,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 主播|吴琦,单读主编 本期节目中,吴琦邀请了他的网友,战洋,一名人类学研究者,目前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他们虽然没有太多生活层面的交集,但是相似的成长背景和共同的问题意识,让两人经常遭遇高度共鸣的时刻,不论是通过遥远的互联网,还是在本期节目的录制过程中,都时常露出点头如捣蒜的表情。尤其在他们一起回忆自己亲身穿过文艺青年、学术青年、中年危机这些外在标签的时候,遇到过什么样的困惑,又是如何阶段性地解决,并且在今天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思考和行动的能动性,两个人互相激发、互相补充,似乎都有不少“妙计”。在这个悲观情绪盛行的时刻,发出了不少乐观主义的信号! 其实,战洋和吴琦的年龄都还不算完全的中年,但是在这个近似的时间段,他们共同感受到了一种由时间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变化,自觉而又具体:文艺青年的阶段要结束了,轮到我们“中年人”来行动了!当他们回看、反思自己接受的教育和成长经历,到底发现了什么时代的密语?从哪一刻开始,心态从青年拨到了中年?其中又有哪些变化与危机?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隔空录制,录音效果可能欠佳,请大家包涵。也祝大家,不论何时,螺丝都能拧紧,思想都可蹦迪! |本期螺丝刀|
|话说在前面| 01:19 吴琦:住在聊天记录里的朋友,同时代的同时代人 |方法论| 03:48 战洋:录播客是件疯狂的事 06:35 回看求学经历:带着野心,做了任性的选择 14:16 现状:抉择之后,依然被理论与实践拉扯 16:46 选择做学问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决定吗 20:10 如何应对做学术过程中的困难 ——方法论:行动本身能够减弱困难 ·如何在学术制度内,做更有效的创作 31:24 通过项目梳理逐渐找到研究的方向 36:10 研究者如何找到自己的题目 43:56 如何理解“把历史感去个体化” 46:55 为何当代青年更焦虑? ——虚假的自我压力 55:20 "把自己作为方法"的下一步 ——乐观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化自我 ·从文艺青年到危机中年 58:00 大胆承认自己是文艺青年:很容易不做事情,总觉得下一条路更好 01:01:05 但我不再是文艺青年:时间带来需要转变的迫切感 01:05:52 青年、中年与社会位置的关系 ——战洋:具体的社会位置能帮助解决危机 ——吴琦:用不安全感摆脱对社会位置的依赖 01:11:14 如何规划学术工作与社会工作 ——方法论:既跟学术界密切交流,也保持介入外部世界的状态 01:14:10 如何从学术层面推进与大众的交流 01:17:15 “友谊”不需要被定义 ·听众提问 01:21:28蒋姑娘在摸索:吴琦老师在和每位嘉宾进行交谈或者采访时,会提前将提纲给嘉宾看下吗?会或者不会的理由是什么? ·主播提问 01:22:25 吴琦:听众是否能够理解和分享这些“方法论”?是的话,听众朋友们喜欢哪些节目?不是的话,还有哪些内容、方向或者人是螺丝应该去探索和接近?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公共人物 & 朋友 萨莉·鲁尼(Sally Rooney),爱尔兰作家 甘阳,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院长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法国哲学家、思想家 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1903-1969),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音乐家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哲学家、文化评论者、折衷主义思想家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美国哲学家、思想家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思想史学家、社会理论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 张广天,作家、戏剧家、音乐家,诗人 伊曼纽尔·莫里斯·沃勒斯坦(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1930-2019),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 项飙,牛津大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美籍犹太裔政治学家 埃丝特·佩瑞尔(Esther Perel),当代心理治疗师 淡豹,作家、记者 刘宽,导演、记者、前《单读》副主编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聊天记录》,[爱尔兰] 萨莉·鲁尼著,钟娜译 《批判理论与汉语神学》,战洋、朱宝元、张芳、陈慧娜、曹卫东著 《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项飙、吴琦著 《单读 25· 争夺记忆》,吴琦主编,收录了战洋的文章《危机中的未来,以及乐观主义时刻》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切·格拉瓦》(2000),导演:张广天 《君特·高斯对汉娜·阿伦特的访谈》(Zur Person: Hannah Arendt,1964) ·其他 辉格史(Whig History),是一个历史学派,该学派认为人类文明不可逆转地从落后向先进,从愚昧到开蒙。是由英国史学家巴特菲尔德首先创用的,它指的是 19 世纪初期,属于辉格党的一些历史学家从辉格党的利益出发,用历史作为工具来论证辉格党的政见,依照现在来解释过去和历史。 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创建于 1923 年,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共同体,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狄奥多·阿多诺、赫伯特·马尔库塞、麦克斯·霍克海默、艾瑞克·弗洛姆、瓦尔特·本雅明;第二代哈贝马斯等人。 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法兰克福学派将其哲学称为“社会批判理论”或者“批判理论”。这一名词最先由霍克海默于 1937 年提出,之后该词变成了一个广泛的名词,表示那些透过人文学科方法生产出来的论述。 |和主播说说小话| 想问主播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或微博 @五七 留下你对本期话题/本栏目/主播本人的任何想法或问题,请他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出品人:于威、许知远、张帆 制作人:胡亚萍 后期制作:沈雨潇、冯琛琦 视觉设计:李政坷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邹今、江依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