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看理想圆桌
Home
302. 陈丹青×王瑞芸:大家都很穷,但文艺生活没有停止 | 番外
27:58
Share
2023/6/5
看理想圆桌
Request Transcript
Frequently requested episodes will be transcribed first
Chapters
有压力或慌张时,怎样舒缓?
当“艺术的语境”变化时,该如何看人跟艺术的关系?
80、90后艺术家,他们及其创作的作品、生活的时代,有何关系?与之前又有怎样的区别?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为“陈丹青×王瑞芸:遭遇艺术,想入非非”特别策划第1集,其他4集从6月6日起可在看理想《
西方艺术三万年
)》中订阅收听。
大家好,我是《
西方艺术三万年
)》的音频编辑艳玲,同事们也叫我好运来。
2023年4月,一个春天,三年没回国的王瑞芸老师终于回国了,前不久我们还在北京组织了一场以“艺术与不确定性”为主题的线下活动。活动结束,许多听众留下来,与王瑞芸老师讲话,有一些听众哭了,有一些听众很快乐,大家脸上表情不一样,但都在表达同一件事,大家说,谢谢西方艺术三万年,在已经过去的这三年里,带来了一些治愈的时间。
节目第一季上线是2020 年,到第三季2022年完结,在王老师娓娓道来西方艺术三万年的时候,现实里正是我们感受复杂的三年。在做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我也屡次看到评论区相关的留言,大家一边听艺术史,一边听着听着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一边生活,一边也会想到在节目里听到的某位艺术家、某件作品。
艺术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奇妙,在做西方艺术三万年之前,我是不知道的。现在我感受到了,进而我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当我们说艺术抚慰人心时,是什么在发生作用,是艺术,还是王老师讲述艺术的方式,还是听众本身,因为我们选择了被治愈,所以治愈发生了?这也许是一些不可复制的巧遇,我们只能等待它。
于是,带着这样不着调的问题,我们邀请了陈丹青老师,与王瑞芸老师老友见面,来做一次久别的对话。为何是陈丹青老师?别的理由不再提,想提的一点是,因为他从不迎合我们的问题。
总之,在三年已经过去,三万年也已经过去的这个当下,我们今天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再次重提那些我们遭遇艺术的时刻。
收听提示
1. 有压力或慌张时,怎样舒缓?
2. 当“艺术的语境”变化时,该如何看人跟艺术的关系?
3. 80、90后艺术家,他们及其创作的作品、生活的时代,有何关系?与之前又有怎样的区别?
联系我们
微博@看理想圆桌
商务
[email protected]
Colla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