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E79 对话陈嘉禾:投资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理所当然」都值得再思考一遍

E79 对话陈嘉禾:投资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理所当然」都值得再思考一遍

2023/3/17
logo of podcast 知行小酒馆

知行小酒馆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陈嘉禾
Topics
@陈嘉禾 :低估值投资策略并非总是与市场潮流相悖,在市场低迷时容易被质疑,但在市场回暖时能获得较高收益。例如,去年在雪球发布的港股投资建议,因其低估值策略而遭到强烈批评,但他认为自己的建议是正确的,因为长期来看,低估值港股投资组合的年化收益率高于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价值投资需兼顾“好”和“便宜”两个维度,不能只关注其中一个。许多公司破产并非因为没有盈利,而是因为现金流断裂。施洛斯虽然注重估值,但并非不重视企业质量;价值投资不能偏废任何一个维度。芒格的“重仓好公司”策略,其前提是经过大量研究,而非简单的选择市场上热门公司。好的投资状态是:不被别人理解或完全不被别人理解,这表明你的投资策略与众不同,可能蕴含机会。进行投资研究需要仔细阅读原始材料,并积极寻求解答疑问,切勿轻信他人。成功的投资需要勤奋的研究和对原始资料的深入分析。在购置房产前,建议先租赁一年,以充分了解当地情况,避免投资失误。长期来看,房地产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其估值过高,难以实现高收益。2022年9月港股市场估值极低,但当时市场情绪悲观,鲜有人关注这一投资机会。市场价格并非完全反映基金经理的水平,应更关注基金的基本面增长情况。评估基金经理的业绩,应长期关注其基本面增长情况,而非短期净值涨跌。投资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深入研究,不能依赖于简单的理论或他人意见。投资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并非人人适合。选择基金应关注基金经理个人因素,而非基金公司。选择基金时,应关注基金经理的自购金额,作为其对基金信心程度的参考指标。在投资中,应保持客观,核实所有信息,避免轻信他人。投资需要谨慎,避免落入各种陷阱,例如:麦道夫案、P2P骗局、假银行案等。 @雨白 :引导话题,提出问题,并与陈嘉禾进行讨论。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知行小酒馆这是一档由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栏目我们关注投资更关注怎样更好的生活我是雨白今天这期节目我终于把有知有行的老朋友陈嘉禾请来小酒馆了有知有行的用户对嘉禾应该很熟悉了我们之前转载过很多次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也做过几次主题的采访这一回嘉禾带着他的新书《投资者一生的机会》来做客

今天我们从他去年在网上被喷得特别惨的一篇文章开始聊起,聊聊他所坚持的低估值投资方式,为什么总是那么容易招人骂,以及为什么总是跟市场潮流相悖。同时我们还聊了聊价值投资流派少有人讨论的一位大师,施洛斯,他的投资哲学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加河觉得自己和施洛斯的方法很像。

我们还聊了聊怎么买房,怎么选基金,怎么评价基金经理等等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陈嘉禾自己究竟是怎么做投资,怎么看待投资的。如果你曾经有过通过投资致富的念头,哪怕只是一瞬,我都推荐你把今天这期节目听完。因为听完这期节目,你对于自己适不适合研究投资这个事儿,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了。

也非常欢迎你把这些节目分享给你身边研究个人投资的朋友希望对他们有一些启发同时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会抽出 10 位听众送出陈嘉禾亲笔签名的新书好的欢迎嘉禾终于来做客我们小酒馆了

大家好 我是陈嘉禾你来之前我去重温了一下你跟孟严聊的那一期你们是 21 年 8 月还是 9 月聊的差不多对 那个时候孟严的介绍就是说因为你坚持这个低估值的风格然后这个风格当时在市场饱受质疑你还记得你那个时候的心情吗

那个时候的心情怎么说呢可能跟现在也没太大的区别吧因为我觉得是这样你上次来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你说这两年赚钱了所以很高兴很愿意跟大家分享我不赚钱的时候其实我觉得更好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抄我的投资路子还能赚到因为这段时间开始这种低估值的央企国企这些尤其是央企低估的这段时间开始涨得比较好了所以

所以这个时候你再去抄我的作业你就会发现你赚的要少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去年年中大概是八月的时候你公众号和雪球都发了一篇帖子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可以投个 50 万然后在港股建立一个组合你认为这个组合它大概率不会赔多少钱应该是有赚头的然后在雪球上被喷得特别惨

对那个帖子被分的特别惨因为我当时是这么算的就是说你当时按照当时的估值投 50 万人民币进去当时港股这些最低的估值的公司大概在 0.4pp 左右平均那么 50 万投进去的话可能你会得到 120 30 万的净资产

那么 120 万的金资产我们讲长期价值投资你最少每年增长在 20 个点左右那么意味着每年你的金资产增加是 25 万就是在当时那个点如果投 50 万进去你会看到长期带来的价值增加每年就是 25 万的金资产那么这个数其实比大部分人的工资是要高的我们知道北京的平均工资大概是 1 万不到一点 9000 多月工资中位数可能在 7、8000 因为中位数比平均要低

税前也就是在八九万块钱那么好一点的可能在两万块钱那么投资的话它其实还是一个税后的收入所以从长期的价值增加来讲我就觉得去年五十万投在港股那么低的其实就甚至比我们努力工作要重要一些对然后发出来被喷得特别惨我看雪球上好几个大 V 还在那里喷你对喷得特别惨其实我觉得是对的就是他们

碰我也是对的就是说他们说这个正常的投资者没有这种专业的投资能力你还不如让他去工作呢 OK 我觉得他讲的是对的我只是指出这两个事情中间哪个更好一些但是大部分没有那个执行力那你就没有办法

因为我觉得很多人质疑你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所谓的低估值陷阱就是不能因为他的估值低你就是觉得他一定能涨低估值不一定能涨这个事情是对的也是对的就是其实港股很多估值很低的公司 0.1 倍 0.2 倍 PB 我看都不看就是我觉得这公司我看不懂

所以低估值是你不能说我做股票就买低估值但反过来做股票你也不能说我就买好公司这两个都不行不能只买茅台对就是你不能说我只是奔着高 RE 去我只是奔着高增长去我多少倍估值都肯给所以我们讲价值投资两个维度好和便宜嗯

这两个维度其实不可以偏费你不可以说我就买便宜的公司这两个根本就不开这个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有的公司真的很差对吧你像去年有些地产公司直接奔着破产去了那账面估值便宜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我有个好朋友叫贾宁贾宁是清华的会议系的教授然后贾宁就说过一个事就是他说他研究过大概四分之三还不三分之二的公司在破产以前的一季财报是盈利的

就是破产的原因并不是你没有盈利而是因为现金流不行了嗯

所以就是说你光看报表你说我就买便宜公司本质我不看我不管业务怎么样我不管根本就不可能就是这样做投资肯定是不行的你像那个国内很多人其实误解了施洛斯就是施洛斯他跟巴菲特原来在一起在格雷厌姆的办公室工作对你看过施洛斯所有的东西他不是不在乎企业质量他只是没有巴菲特那么扣企业质量他把重点放在估值上一点但是如果公司他看不懂他也不买嗯

那么反过来一样如果你说我只看公司质量我就不看估值也不行就是其实价值投资这两个东西是不可偏废的对因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仿佛掌握了那个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他们对于不同的资产他们有一套可以自圆其说的标准和判断方式我觉得芒格那个方法芒格老说要重仓好公司这个事情其实被很多国内的投资者误解了芒格是在什么情况下重仓好公司他工作了那么多年他看不见

看过了无数的公司他可能看过的报表上万家然后他接触了无数的企业投资者然后他发现全市场就在想两家公司好所以他在买了很多这个是芒格的方法

我们国内很多人拿过来以后呢是怎么呢就是说 OK 芒哥说我要重仓好公司我觉得我手上这家特别好我把所有身家品品堵进去他其实不是一个真正分析了一万家公司然后发现就这一家好而是就是说他笼绷也就看了五家公司他觉得自己看过的这一家或者甚至是很多人是别人推荐他的这一家他就觉得特别好然后他就把身家性品堵上去了

他其实是在赌他跟芒格那个方法完全不是一个状态但是呢这种赌的状态拿到了芒格的这种要重仓投资好公司的这个理论作为一个加持就是说我这么做是对的因为芒格可以这么干所以

所以这个事情是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的我前两天碰到一个投资者我说你买了什么股票他跟我说两三个我说你这股票肯定不是你自己研究看来的别人跟你说的吧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因为你这是在论坛上最火的两三个股票所有人就是谈价值投资必买这两三个我们合规又不能讲名字就是说价值投资必买这两三个股票我说你就买了这两三个他跟我说特别好你肯定不是自己看来的

就是别人跟你说了然后说完你就信了这也是我觉得很多个人投资者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大家可能平时点外卖算优惠红包都算半天但是你投资几万块几十万块就听别人说了一下你自己看了看觉得好然后你就

夸投进去了怎么说呢我也理解就是大家在做投资的时候确实可能很多人说我没有空但是如果你真没有空去研究投资的话其实你应该去有东西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容不下新手的新手在里面会很惨

而且它不光是钱的损失它是从信念到钱的一系列损失因为他会相信一些东西然后他把自己的钱投进去最后发现自己错了信念崩塌对他会同时怀疑自己的信念以及金钱上受到打击所以我们讲就是投资这个东西一定是要自己要有判断力自己要去看材料然后你不能别人跟你说什么东西然后你就买了是绝对不行的其实我买股票很多时候有两种状态一种就是我买的时候大家都在骂

比方说去年底买银行对吧然后买了以后都说你买的都是一些不好的公司只要你在论坛上去年你敢说我在买银行就一定有人骂你就很多人骂你就是说你不对不对这公司很破这种状态你就会就很开心因为你会知道不会所有人都是对的那么为什么他们都在骂你他们骂你并不是因为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而是因为很多人没在这上面挣到钱所以在骂你

然后一种更好的状态在于就是你说我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别人就说这是啥

这个其实是更好的状态就是骂你那个状态证明大家还看了然后你像去年夏天我在三亚的时候我当时在港股买了很多的运营商然后买了很多然后跟人家聊起来说港股还有运营商呢我没看过就是这个状态其实更好就是说别人就压根就没碰过你像 15 年的时候 13 到 15 年我那时候买过很多分级基金的 A 端那么当时买了以后很多投资者就说什么叫分级啊不知道

没听过我第一次买分解应该是在 2011 年就是 12 年前了

然后那时候买的时候觉得这个产品特别好找研究报告一篇都没有还不是找到一篇也没怎么讲但是练两页纸根本就没看清没看清以后呢没办法就只能因为分级 A 它当时是个衍生品现在已经取消了因为后来那个分级 B 害很多人赔了钱所以 A 跟着也一块取消了然后当时就是只能把那个就是分级 A 的那个材料就是招募说明书拿过来夜夜的看那会儿一百多页呢

每个产品都 100 多页大概有两三个看完以后呢就是一遍看不懂看两遍可能有的看两三遍彻底看明白了因为没有人跟你解释你只能那个原始材料去看看完以后有一个地方还不太懂是怎么呢就是分级 A 它的这个利率是以当时的叫央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加上一个约定的百分比比二百分之三那么央行的利率如果是三个点那么它付给你的利息就是六个点那么我当时就问一个问题我说那回头央行说我不公布一年期定存怎么办

因为一年期定存这个数并不是每国家都有的你像美国它就没有美联储的是一个目标利率它没有这种一年期定存那么其实后来中国的这种一年期定存利率也慢慢就取消了那么我说央行回头没有了比方说央行说我不公布了那么市场利率可能还是两个点央行不公布了那这时候你是按两个点加三个点还是零加三个点

后来这个问题你就彻底没法问我就一个基金公司一个基金公司打电话我说那个你给我接合规簿我是持有人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条款上你没约定说央行不公布一年期定存以后怎么办两个基金公司跟我说我们也不知道你这事我没想过

然后另外一个好像是上海的复国复国就比较负责他说我待会给你回电话过了大概两三天给我打个电话回来然后跟我说我们合规部讨论一下说你讲的东西我们也没想过但是我们从法律的角度如果说央行宣布不公布一年期定存了那么它其实不是零加上 3%而是一个未知数加 3%这个是得不出来数的所以这个情况下我们要召开持有人会议把这个条款改

一下是不是改成市场平均利率加 3%大概率是这样我觉得他讲的很有道理就是从法律上来讲对吧你前面那个数是个未知数你加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OK 那我就懂了我就彻底懂了所以就是大家可以看出来你买一个资产的时候你需要自己去看待然后去研究很多东西然后最后你能你能觉得 OK 这东西我可以买了

就是听完我真的有点倒抽一口凉气因为我觉得 99.9%的投资者都做不到这样我觉得绝大多数投资者可能是做不到的他不会去看年报不会去想很多的东西就是一遍看不懂他就不看了包括我自己我可能也就是看不下去对更不会遇到问题真的去打电话给基金公司去问你像因为我们做投资我是从 06 年开始做的我最早在平安资产

平安资产那个氛围就是非常有意思就是一堆人就是自己特别特别激动的因为我们那时候都年轻嘛二十二十岁刚出头大家就对投资特别有兴趣然后平安资产就是所有人就不停地尝试各种投资方法

有拿数学模型在算的有去算价值的有去看实践的而且平安资产因为是市场上的大买方他跟所有的基金公司他都是买方公募基金都是卖方那么包括券商就更不谈了所以他那能见到所有的人平安资产的人就是当时能勤奋到一个什么地步啊就我记得 006 年还是 07 年当时有个券商请我们去四川玩等于团建吧然后券商的那个卖方就陪着我们去过那个大券商

然后上车的时候一帮人就扛了材料上了飞机看看看看看然后下了下了车以后大家越来越看后来那个公司领导就受不了说你们不许再看东西了说这个出来玩的事情您等会要看熊猫了你们不要不要再看材料了材料放下谁都不许看材料说这还团建团建啥你不就把办公室搬到车里了吗然后这大家就不看了

然后就看熊猫了领导发话了嘛就玩一玩吧而且车上看着可能也颠就是你可以想到就是说那时候做投资的人就是他是一种很热爱的状态他去分析各种的材料去看各种各样的原始的资料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嗯

我们上一期的嘉宾杨天南跟我们聊房产的时候他说这个世界上愿意认真做事的人是很少的其实你稍微研究一下其实你可以避开很多的坑所以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少部分愿意去认真做研究的人你们上一期播客我也听了

然后杨天南说那个我觉得很对就是房地产这个东西你也是要研究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能力不够很简单你先到那个小区租一年基本上该知道的事你就知道了你像我去年在海南待了三个多月在三亚待了三个多月

后来我就知道就是大部分内地人冲到那以后就买领海了领海一间房卖的贼贵就是领海的 100 米 50 米以内但实际上就是如果常住的话你最好最少离海要 300 米以上甚至 500 米以上那么大概率就意味着你看不着海这个事情就住在海边所有人都知道我在三亚的时候见到一个回迁房就是紧挨着海的我说

我当时一线房怎么给回签了就是觉得很怪后来才知道就是当地人他反正他不愿意去住那个临海因为临海的话尤其到夏天就这个事你在三亚冬天你是看不到的因为三亚的冬天还很平静所以它没有浪起来那么一到夏天台风一来那个风一吹

那个海浪在一打它会形成盐雾盐雾会往内陆飘那么盐雾这个东西对所有的家具家电盐雾是盐雾就是海水里面它有大量的盐那么它在这个海边被浪一打浪一大的时候它会变成一个水雾水雾被风一吹它进来这个空气里是带盐的那么这个带盐会腐蚀你所有的家具家电墙的外力面金属甚至包括你的肺我一个朋友我当时住在一个领海的一个公寓其实离海有 300 米了

当然有个朋友他住在那个 20 层他是山西山西人在那买的房他说我这房买亏了我说你怎么亏了不是挺好就是那个台风一来的时候我坐在家里半天我那个呼吸道就疼

然后有一次我是跑到海边上去打拳练了 40 分钟沙滩上就是很不错练了 40 分钟回来以后我就觉得上呼吸道就有点灼烧的感觉我回来一想就是那个言习多了所以外地人是不懂的这不是欺负我们东北人吗对所以就是说你到任何一个地方买房子的话确实要考察其实考察最好的方法是在那住个一年

小区里面各种就是所谓的叫各种闲言碎语然后你就大概知道了突然觉得这个策略也不错因为你想你现在买房动辄可能几十万上百万你租一年的房可能也最多几万几十万你只是抽出了 1%到 5%的资金嗯嗯嗯

现在基本上租金回报率也就是在一点几个百分点这个方法其实是废雪就是做成长股特别有名的那个菲利普废雪它就叫做它好像是叫做什么闲言碎语投资法反正你就是不停地去聊聊多了你就会发现了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像当时我住那个小区

那住了三个月然后回来保安就跟我说说我们这儿挺好的说你进去三亚的一个富人区说你看到现在住挺开心吧我说挺开心他说等到春节的时候人一多出来只有两条路这两条路就开始堵车因为他都是单车道的路说在里面再有钱怎么样都出不来啊

所以你在这你不待你是不知道的甚至你住了一个夏天你都不知道冬天堵车这个事情哇塞感觉又长知识了这个这期节目也可以挂在我们房产那些事这个专题里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我看你在新书访谈里你提到另一个观点你说房地产长期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一个投资你说房子基本上算是一只 P 在 80 倍左右的股票拉长来看它不可能是个好投资

我觉得是的就是当你就是我们现在大部分的房子可能租金回报率就一个多点吧一个多点就比方说 1000 万的房子可能每个月的租金也就是一万一万二左右一万二一万三的话一年 15 万块钱租金回报率就 1.51.5 呢倒过来就是相当于大概是六七十倍嘛

那其实而且这个还不是 PE 这个是 PS 对 PS 可能对听众来说会有一点生疏对就是 price divided by sales 就是 PE 是 price divided by earning 那么 PS 是 price divided by sales 就是市销率对就是因为报表上来讲你是先有一个营业收入对吧然后减去成本等于净利润对那么 PE 其实就是价格比上净利润

但是房租其实不是净利润房租是收入所以你还要减去成本但成本不高它属于一个毛利率相对来讲比较高的这么一个行业但是你还是要减掉一部分成本我打个比方很多的成本你比方说一个一万多租金的房子

那么每 15 年你可能要重新装修一遍有些热水器空调就要坏了对吧这个要花钱然后有的时候呢中间有空置期要花钱空置期其实相当于你收入下降然后这个可能还要中介费甚至包括这个收到房租以后还要交这个税费这些都是你的成本那么这个成本就导致如果 PS 是 70 倍的话 PE 可能在至少也在 80 多倍到 90 倍了

那么我们讲你以 80 多倍到 90 倍的价格去买一个东西就是把房子整体来看你会觉得长期来说它不太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好的回报这个你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就是比方说上海现在平均房价可能在 10 万左右对吧北京在 6 到 7 万那么你就想嘛你长期回报你要多少对吧正常我们讲价值投资可能 10 年 5 倍是应该有的对吧可能多一点 10 倍应该有的

你房子如果要再来五倍的话上海就是 50 万一平然后北京是 30 几万一平你就想想看公司撑不撑得住肯定撑不住的不可能上海房价怎么可能到 50 万一平国家已经说了这么多次的房住不炒了再到 50 万没人买的那这个东西怎么可能给你特别好的投资回报

对吧你要想跟这个我们讲价值投资十年五倍十年十倍的这个状态去比就是不可能那么如果他如果到这个数的话其实这个社会的收入就很难去支撑这么高的一个房价了那你前面说你在三亚住了很久吗那你后来有投资房产吗没有没有没有我只是我只是去旅游然后租了一个民宿啊

然后风空被困在里边被困在里边一个月就还行其实三亚那一波很快大概就是小一个月彻底不让出小区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而且那一个月我还可以在小区里到处乱转我们小区有游泳池有游草地

前面就是 180 度大海景所以住的其实还挺舒服的我看你拍的照片还蛮好看的那个那一个月是我这辈子就是看海看的最多的一个月就是瞪着海想不看也不行当时找了一个房子就是四个房间都对着海然后因为看海太腻了然后写了一篇帖子说你应该在港股构建一个组合然后被雪球网友狂骂

我经常被狂骂但那次好像是骂的比较惨的一次那个帖子可能触动了一个点就是说你花 50 万进行正确的投资那么可能长期带来的价值增长就跟我们的工资差不多了然后结果大家就觉得这事不可能你肯定是个骗子所以就骂的比较惨

对因为我记得你当时发的时候正好是港股相对来说最低的一段时间包括你发了之后大概半个月一个月它可能还在往下走就那个时候我还在想说贾和老师发这个东西是不是有点过于冒进了但是到了今时今刻对吧大家也不会再回去评论了但是现在港股涨成什么样子大家也看得到对尤其是尤其是低估值低估值这一块从那个时候的大概

去年可能 9 月份 9 月份左右是港股的最低点就 10 月份的时候那么从 8 月份其实到回来也没跌多少那么从那时候到现在低估值这一块大概上来 50%有一些好一点的股票甚至翻了倍了

那个估值状态就是我觉得 A 股很多人去说哎呀这股票便宜便宜你一定要到港股看一看就是 22 年 90 月份的时候 89 月份的时候是一个什么估值那个估值是一个我们讲匪夷所思的 PE 最低的两三倍然后 PB 最低的 0.2 0.3 然后股息率嘛 10 个点是标配有的到 15 个点呢

然后你去一看公司报表每年还增长有的公司甚至账上没有负债就是连个债都会不发银行借款但也没有竞争对手几乎也没有还没有应收账款就是报表特别干净你知道吗就是全是实打实的东西但是嫌有人问津就是完全就没人看了那时候就是大家对港股的态度就是这市场就是不能看然后这种市场当然就会给你赚到最多的钱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港股更多的是专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他们都没有发现这样的机会凭什么我们这些个人投资者进去能够赚到钱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机构投资者也不是神这个角度说起就是说

大家可能很多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是有迷信的就觉得他们可能人员配备也很好公司基地也很到位那么机构投资者信息也很敏捷对机构投资者当然比个人投资者要好得多实际上如果你在机构里干过你就会发现就是不是这么回事而且它其实机构投资者跟个人投资者也是一体的我们讲为什么中国的很多基金里边它的这个

考核周期可能都很短三个月六个月这样因为基民给他的考核周期就是这么短的他管一个基金六个月业绩上不来对吧 12 个月业绩上不来那基本上规模就会风一样的往下掉就没有人在申购了所以就是说导致很多专业投资者的考核周期其实也非常的短

所以就是专业投资者其实没有我们想的这么厉害我们就讲一个最简单的就是全球金融市场全部是专业投资者对吧那专业投资者如果真的厉害的话 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哪来的那时候为什么美国的五大投行都能把自己玩死

他的人其实可能比我们现在的机构还要专业该出事的一样出啊所以就是说专业投资者很精锐所以个人投资者做不过他们这个是一个理论但这个理论是错的就像我们讲有效市场假说就是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因为有那么多人实际上事情不是这样因为大家可能会对港股市场会有所

恐惧就是每次一提到就说那都是机构投资者厮杀的战场我们普通人进去可能就没有机会怎么说呢就是每一个市场其实都有很多机构包括内地的市场也有很多机构但是机构投资者也不他也是人啊就是他无非是可能大学的学历稍微好一点的那么一个人

那么你说个人投资者那你说起来巴菲特那个 Berkshire HathawayBerkshire 还是一个纺织厂呢对吧那它算什么机构呢它也就是个人管的一个纺织厂而已然后拿纺织厂的公司账户在那做投资它不也就是这样吗专业投资者可能是相对好一些在中国的数据也是基金的平均回报比个人投资者要好但你说它是不是能做到完美那还差得远其实这个会引发我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如此旗帜鲜明或者在很多人眼中过度看好港股这算不算另一种激进呢就是像 A5 市场上一些主要贴着深度价值投资标签的一些基金经理嘛可能会被大家评价说过度保守说它过度保守可能也是某一种形式的激进比如像老曹这样就是很多人评价它非常的保守嘛特别注重安全边界啊等等等等注重低估值嗯

那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种过度保守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基金就是他非常非常的只在意这一些方面其实每个基金经理都是只在意自己就是自己看得懂的那个方面的而且过去几年 A 股之所以我们讲深度价值这一块就是更看重估值一点的这种投资方法表现的好像没有那么好那么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就是过去几年低估值的股票表现的就是不好

在这一条路上的投资经理的业绩是以市场价格定义的业绩其实相对是要差一些的但是呢并不代表这些基金经理的基本面增长是更慢的就是其实很多人理解市场是理解错的为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老认为市场价格代表了基金经理的水平你比方说你的投资组合的净值涨了或者跌了或者一个股票的价格涨了或者跌了但实际上你应该关注的是这个股票的基本面有没有增长

有没有下降那么基本面乘以估值等于股票的价格那么反过来基金也是一样就是说一个基金如果净值一直不涨但是它的基本面在飙升它每年在 20%的速度增长它是一个很好的基金它只不过估值一直往下走而已那么很多人是没反应过来这个事情的他以为基金净值就代表了价值基金净值不是价值基金净值等于基金的价值乘以估值我们看到过去几年 A 股的这种低估值的估值不断往下走那么这个风格的基金净利表现一定不好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发现它的基本面还在不停的增长那么就 OK 它还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基金经理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就面临两个难题第一个就是朴素的愿望我想快速挣钱第二个难题是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判断这个所谓的基本面

我觉得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基本面这个事呢你其实是要自己动手算的像我是做了一个 Excel 表连万德的数据当然万德这个可能是机构专用一点那么其实东方财富那个 Choice 的那个数据终端也可以我听说 Choice 便宜一些

反正你用那个做一个数据插件然后去把那个基金的东西给数据导进去其实是很容易去算一个基金的基本面增长怎么样的当然我们讲短期它会有一些误差所以最好你算十年以上你不能只算一年两年要算十年以上

那这个数其实不难算的如果很多投资者说我自己就是算不出来这个数我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数据员去算基金的这个数我自己看这个数都是自己手动算的你说手动算也行其实我只是敲一个代码然后我的那个 Excel 就把它折腾出来了

我写过一个文章叫投资的原理那个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我就做一个广告就是投资的原理投资的原理这篇文章呢就是里面算得很清楚就是历史上这些基金的基本面是怎么增长的其实是要费功夫的就是你要自己去手动算

你就像那个美国有个电影叫大空头 the big shot 然后他里面那个有个经纪经理要想搞明白那个次贷的那个资产包到底有什么问题他就让他的助理说去查那个资产包对应的那个所有的这个贷款人的情况然后他的一家一家排产对然后他的那个助理就跟他说这里面有几万个贷款人

他说所以你在等什么呢你赶快去啊你把这几万人都给我打电话查一遍当然最后可能没查几万啊但是比方说你有三万的话我抽三千对吧我一家家查那分二十个研究员每个人查一百五十家也是干得过来的所以就是说这个东西你是就是投资这个东西没有没有简个现成的我看个道理我就能行的

有很多的 hard work 就是很难你要去算数你要去看 paper 你要去调研像人家他想搞明白这个资产包背后这三万个贷款人到底有没有还款能力他一下下去敲门他从中间拎了可能就是随机抽了三百个五百个过来然后一家家敲门那么敲门以后他去统计这个东西到底怎么样有的时候你看不到底层数据你就得这么干

那我们讲根据基金的公开报表再根据万德或者 Choice 或者你有彭博更好当然可能彭博大部分人没有根据这个东西做一个插件然后把数字都倒下来这个已经是很就是我们讲很轻松的一个事情了你知道吧就是你像原来我们以前做投行的时候有的时候要调查企业的情况就是到工地上去看啊

或者到那个企业门口去去数车就是工厂里面出来多少车那后来有的有的企业主知道了那我就安排几个车跑给你看呗就这还能给骗呢就是你跑到他门口去看车了咱这车还是假的我记得那时候马维都还说过一个收藏的事就他一个朋友说我收到一个宝贝他说你怎么收到的他说我到那个内蒙到那个村子里面去去溜达看的时候结果一个村民一敲土正好正好敲出来一个东西正好滚到我脚边

我捡起来一看就觉得特别好就跟那村民买了马维多说你给骗了他说我就是这么巧合碰到怎么会给骗呢然后而且我这么努力自己到村里去看了马维多说这玩意全国龙共就三个然后有一个挖出来正好抛你脚底下你自己算算这概率有多大说人家那一敲子肯定是练过的这个玉抛出来还不能碎了正好要抛到你脚底下那一敲是练过的所以就是当你这么努力的去看东西你还会给人骗你就何况你都不看了

就是感觉我们这一期的主题就是投资这件事情真的很难我觉得投资很难就是投资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你想如果投资简单就是我们想自己买股票买债券这么简单的话朋友跟你说个代码你买了就赚钱了你还上班干嘛呢就没意义啊你自己卖一套房子拿了 500 万然后每年投资挣个 10%对吧 50 万块钱税后相当于 80 万块钱税前你还上班干嘛呢没人上班了

投资要是简单的真的没人上班所以这个事情是很难很难的一个事情我就一直不认为投资应该被认为是一个简单的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么多人跟大家说投资特别简单就是我们讲说那个基金的基本面你去算的话其实自己动手啊自己倒腾

做一个表其实不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讲就是基金的基本面有的时候在两三年之内会有大幅的变化你比方说这个基金经理留了大量的现金诸如此类它会有大变所以一般来讲最少看十年那基金经理的离职其实也会非常影响对于基金经理离职这个事情我是这样看的就是买基金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我跟基金经理

就是我是跟你这个基金经理的那么你如果离职我就跟你走就你去哪我跟哪我投基金经理一定是这样我是投人不是投公司的他不是说某一家基金公司管一个基金就能管好因为我们知道基金经理是基金投资的唯一责任人而且是主要决策者对吧一般来讲公司是不会去干预的

那么既然这个基金经理走了他的脑子怎么可能被后半一个人去复制那么如果我看好的是他那么我就跟着你所以我对基金投资的看法就是这样就是跟着基金经理本人那么离职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除非他是个指数级

就是离职基金经理离职换基金经理以后其实就相当于你投了一个新的基金经理所以之前我会有一些感触我会觉得说当你买一只基金的时候你要看这个基金经理他的过往的经历他平时他是怎么说的他怎么选股的他的投资系统是什么同时要看这家公司如何他所在的环境怎么样这家公司基金经理的离职率有多少

我感觉作为普通投资者你应该综合这些数据全方面的来考量我可能做的是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我只看基金经理本人那么其实就有点像我去投一个比方说台球队对吧我要赌哪个买这个台球手的打出来的业绩那我不会管你在哪个球队的

足球是要的因为足球是一个 11 人制的游戏你是在一支球队对吧你是 11 个人配合的台球不一样台球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愿意在哪家台球社打无所谓反正是他打跟网球一样单打的网球或者单打的乒乓球一样的那基金经理上去他也是一个人去做决策那么这个时候我肯定是跟你基金经理本人的那么我一旦研究清楚了

基金经理本人的话我基本上我以前写过一个文章就讲就是说如果你看明白了一个基金经理那么你就一辈子跟着他就是基本上就是一辈子跟着他你不要自己去过一段时间就跑出来再换一个诸如此类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全权管理你自己的资产而是去相信这些基金经理呢

我大部分的资产是我自己管的但是有的时候会买一部分的别人管的不多那你自己资产的管理方式和你本身管理就是在你的机构管理的这些资产的管理方式它的区别大吗对因为这个东西我没有更好的方法我哪里有更好的方法

就是所以都是用同样的投资系统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因为一个人只可能有一种投资方法我怎么可能再编出来一套呢就是如果我有两个方法的话我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我把它留给谁呢留给自己还是留给公司呢对但是你看很多基金经理他并不是这样他并不是说把自己的所有钱都投到了自己的基金里面

对这个就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基金的时候会更希望那些基金经理自己买基金买了很多的产品就是自购基金数额比较大的其实大概率更值得我们信任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说你一个基金拿出来以后那么我们讲长期来讲大类资产肯定是股票类是最赚钱的这个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的数据

既然这个类别是最赚钱的那么对于股票型基金来说的话肯定是最赚钱的

肯定我们是希望基金经理本人把大部分的钱去投资在这个基金里面那么对于其他的一些比方说指数类的或者是货币类的债券类的他有的时候是一个工具可能这个债券基金经理正好入了行做债券但是他更喜欢股票那么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对于至少对于股票类的主动性基金经理来讲的话一个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他自己买了很多那这个多的定义是什么

怎么讲呢就是大家自己去算嘛基金经理的工资大概是多少对吧之前做过多少年研究员那么对于不同年限的基金经理来讲这个数可能会有所不同比方说这个基金经理是 50 岁了那他钱肯定要多一些那么一个年轻一些的比方 35 岁的基金经理的钱肯定要少一些

但这个数怎么着也应该在几百万往上它不应该太少比如说只有一百万对于一个从业年限比较长又很有名规模又很大的基金经理来说那可能就是会让人有所怀疑的这么一个行为它如果只买一百万的话就是在我自己的这种选择体系中我就不会买它的基金了因为你自己只买了一百万你想叫我买多少

我是喜欢找那种就是说市场上有些经营经理买自己的产品买了非常多的而且公开渠道可以查到买了非常多对这我觉得肯定也是很多听众想问的问题我上哪查这些数据就是说他会说是不是 100 万以上但是至于到底买了多少他一般来讲不披露那么基本上的披露呢有三个方法第一个就是说你先看一下第九章他如果连 100 万都不到那肯定是没买了

我印象第九章里面关于基金经理自购他是否超过 100 万他有这么一个选项那么这个你首先可以排除掉就是连 100 万都没买着的但是呢 100 万以上他基本上就只剩一个市了这人到底买了多少比方说是 500 万还是 1000 万还是 2000 万对吧那这个数呢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看到那么有几个路子第一个就是说对于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来讲他上市份额的前十大区有人是要披露的

他每年的年报半年报外披露那么这个里面呢如果这个基金比较小那么基金经理自己买的又比较多比方说八九百万一千万的话大概率你会看到基金经理的名字就在这个前十大持有人里边那么这种情况就就很确定了对这个其实是最好的一种情况因为这个数都是经过会议室事务所审计的证监会那边也对于这个信息发布它是有保障的

那么这个情况是最好的情况那么第二个情况呢就是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宣布说我买了多少他比方说宣布说我自购了一千万感觉更多的是基金公司市场部门的行为对那么这个东西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你相不相信他就是做金融这个东西啊我在这个行业里面从业了 17 年了我碰到任何一个信息我脑子里面就讲你说是 OK 那到底对不对对吧我所有东西我要先查一遍

甚至包括就是说比方说有的人说今天指数估值 12 倍那 12 倍哪来的你给我看一下经常就算错了这个事情太频繁了不是所有人跟你说一个数这数就可信了大概你一定要自己复合一遍那么如果基金公司自己宣称说我这个基金经理买了

买了 1000 万那么对于这种大规模的基金公司来讲可能你认为可信度会高一些但如果是小一些的或者是私募基金你可能会觉得说这个数我到底合不合得到因为公募基金它的披露标准还是挺严格的证监会其实有相关规定

就是这些基金的数据是必须经过复合的他们的年度报告更是需要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看的不就是说尤其像私募那你可以去就是说跟基金经理说我要查账比方说那个对于大一点的这个客户来讲我买你 500 万那 500 万每年光管理费给你 7 万 5 但对不起我突击查账我今天上午过来系统开给我看你不给我看那这事就算了就是你可以突击查账的

还可以这么干商业嘛就是说我想查你不愿意给我查我们俩就不谈这个生意对吧我想投你 500 万你愿意给我查那我们就很放心这个东西就是商业就是这个样子在大家谈的事情也不是说强迫去怎么样

或者你要求对方出具这个文明一点的做法就是说你要求对方说出具一个会议师进行审计的或者我派一个会议师你像我们作为公司投资的话我甚至可以说我往你私募基金派一个会议师你把材料给他看那么我就保证你自己说你买了 500 万这事是真的

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他买了以后他是可以卖的他卖他可以不宣布对就是我可以公告说跟大家说我买了一千万我确实买了一千万也没有规定说我买了以后赎回的时候我得再公告一次没有规定这么讲你还信原来那个是你的事儿

是的虽然有规定说基金经理如果买自己的基金只要不是货币基金他是需要持有一年以上的但是在他赎回的时候他是不需要发临时公告不需要告诉持有人只用在之后的记报里披露就可以了所以

所以等持有人知道的时候他就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性之前媒体就报道过一个相关的例子一个很著名的基金经理他之前宣布自己申购了多少多少万后来大家才发现他其实在很高的点就悄悄卖掉了

所以才引起了那么多机敏情绪上的反弹因为既没有规定要求基金经理自购的是要公告自购的基金赎回就更没有必要公告他愿意宣传是他的事情他不愿意宣传他也没有违法违规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讲这个东西你就要自己去看这个是个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其实投资中间很多事情都是让你自己亲力亲为的

比方说上市公司配股你不参加对吧不参加最后损失了钱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就是说白了就是谁叫你不参加的所以投资这个事我觉得就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anyway 就是回到基金自购这个问题上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在基金的公告里直接看到基金经理的名字那个就是上市基金的上市份额这个可以第二个就是基金公司的公告那么你就选择信不信他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信他是不是查一下还有就是户外基金经理有没有走

所以大概是这么几个东西对我印象很深就是你之前形容自己的投资风格是不信任任何事情所以尽可能把赌注下在赢面最大的地方然后做各种安全保护防止自己失算我就觉得听你刚才那一番描述我觉得就是完全符合你之前形容自己投资风格的这段对因为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你建过太多的坑

你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人你不会相信任何一个自己没核实过的事你像当年那个美国那个麦道夫案麦道夫案当年那么有名就是因为麦道夫自己做过他斯大克的主席他出来开了一个私募他跟你说我的业绩涨上去了然后今年挣了 8%明年挣了 9%业绩特别稳每年涨一点那他是他寄给你的文件的那会议师都审过的然后这文件是假的

当时其实有人看出麦道夫是假的了就是当时美国市场有很多人质疑你说你今年做了 8% 9%你去年看好的比方说是债券今年债券跌了你怎么做到 8% 9%的你跟我说麦道夫选择的就是避免回答这些问题

其实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做金融这个东西你不能就是拿到什么我姓什么一定不能你就一定得想我要核实这个数你像那个当年 P2P 刚流行的时候就可能是 12 年吧 112 年那时候我在南京我就在我们小区门口就有人想卖 P2P 给我

然后我说你给多少利息他说 15%我说你怎么就是你给我 15%那你自己的运营成本最少再加三个点对办公室人吃马威你这帮人出来打广告这都要钱呢那 18 个点 18 个点再加上坏账你再加三个点你怎么着 21 个点你借给别人要借 21 个点出去

那 21 个点的话谁借你 21 个点呢现在正常银行贷款就七八个点当时是七八个点现在低了现在就四五个点银行贷款就是七八个点那从你这接 21 个点的人一定在银行借不了钱银行为什么不借钱给他们他们一定有问题这东西你算到最后你 P2P 你是给不了我 15%的你能给我 5%就不错了你凭什么给我 15 个点所以就是金融这一行干久了就是别人跟你说个事你就

你这事到底对不对甚至有的时候你看到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中国有过几次假银行案

包括当年南京有一个案子那个案子就是有几个人他要想一骗钱的方法怎么骗的这案子很有名就是南京的假银行案他们几个人就是原来在银行干过就跑到路边租了一个店面然后把它装修成一个银行的样子然后呢干了一年多就是人家进来他给人开存款单不是那人家要是要贷款呢他说我是储蓄网点你要贷款你上别的地方我这只收储

只收储以后呢你比方说我收了一年三年呢然后你要提现我给你提储六个月你要提我也给你提然后他就就这么运营了一年多大家就觉得说这银行这网点不一样咪了好几千万没人知道就是因为他长得就跟普通银行一样你就像你家门口开了银行你回去查

这事后来怎么报呢这几个人一个都没跑掉就全给逮住了他想的是就干个几年就走嘛结果这事怎么出来的呢就是我听那个南京银行系统的人讲就是当时因为人民银行他在每个省他是有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去开任何一个网点你不是随意开的你就像那个普通你开个早餐店你要到工商拿个执照对吧那银行你要开网点人民银行是要批的他有个处专门批这个事情

他这个负责批的这个处长呢还不是个副处长那工作很尽责他自己在哪批他知道有一天他就路过那个地方就一看哎这个网点哪来的我没批过他印象他觉得自己没批过他回去查到果然没批过就骂那个那个行说你们在那开一个网点怎么连报备都不报了这想吃法的呀那银行说我没开然后去了一查假的啊就这么给滴溜出来的全靠他认真负责就是靠这个人业务能力好他就路过那一看这是什么时候开个网点我没批过啊

就是这么个事那个案子很有名但是可能我你说普通人谁能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对就是不可能想得到所以就是我们讲金融市场里面有很多的坑但是你要仔细查你也查到的比方说我到这个银行去存了钱了那我存了钱以后这银行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它那个网点是开的比较偏的地方它不可能开在南京市中心它开的比较偏你觉得这个路边一个网点万一是假的怎么办

很简单我在这个网点存呢我到那个网点去取一下嘛那取得出来肯定就是真的了取不出来那肯定有问题但是一般人不这么想你不要说我自己我自己开证券营业部的账户的时候我不是到街上去开的我是在那个证券公司的官网先查营业部的地址找到地址我再去我一般是这样就是因为我当年知道这么一个案子

就是就非常的谨慎当然这家公司还好因为这家公司你在营业部开了户以后呢你到那个官网上下的 APP 或者在那个苹果的这种 APP Store 里面下的官网的 APP 你还能登录上去呢肯定就不是假的就是你要从它的中央系统再绕一圈

你看全国经常有那个案子就是银行的行长就是那个小支行的行长就跟那个客户说我帮你弄最后钱就迷走了他绕出银行就是在金融行业里这个术语叫飞单他飞出了银行系统了你不要讲这个中国的银行飞单就是这种但一般来讲最后就是肯定是该抓抓该判判嘛那中国的中国的有的这种金融从业者他会飞单我那时候在美国也碰到飞单还是巴菲特重仓的威尔斯法购

我是 13 年有一次去纽约去纽约呢纽约的第五大道就是它最有名的那个商业街嘛第五大道上有个 Vasco 我就溜达进去然后咨询一下什么开户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然后有个人就上来觉得说我好像看起来像从中国过来的这个商人因为那时候出差嘛穿个西装

说你有业务吗有业务不要跟我们那个 Vasco 做我知道边上有家我带你去特别便宜就在大堂里就这么跟你开始绕了所以就是全世界的搞金融的都是这样的就是在哪里都会碰到你想不到的事情钱最集中的地方骗子也最多可能这个行业里面我相信 95%甚至 98%的从业人员还是正职本分的但是呢你会碰到一些有问题的那么对于你投资来讲如果你碰到那就是 100%

我一直讲就是说钱这个事情其实是很重要的就很多人觉得钱不重要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就老觉得就是说哎呀我那一百万的投资我那两百万的投资就是没那么重要然后我这个我今晚吃什么比较重要研究半天然后买基金一下就买进去了实际上钱是最值得你关注的事情之一它甚至比你本职工作都要重要

因为本职工作你想吧你多少年能升职加薪对吧很多人其实升职加薪没那么多指望的但是你的投资如果做好的话它就相当于你升职加薪啊所以投资其实是特别特别就是极度重要的这么一个事情其实你刚才讲的这些案例嘛我觉得可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些事情是我们确实想不到的比如这个银行网点居然是假的

还有另一种我觉得更多的是情绪和感情因素占主导比如说麦道夫的那些朋友们他的那些受害人我觉得更多的是不愿意相信他是个骗子因为当你去质疑一个纳斯达克以前的主席是骗子的时候你会天然感到很痛苦这会使投资者变得不理性包括像 P2P 如果你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大家都在买都赚了钱只有你没有买的时候你就会天然的觉得说他们是对的

然后觉得说那我也要买进去就他很难很理性的做这样的一个抉择这有点像你新书就是《投资者一生的机会》里写到的嘛就所谓的投资者一生的机会其实是以自己理性的去判断这些投资同时就是

就是利用市场上那些不理性的投资者的行为来赚到钱就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吧就我老板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就是 business is business 就是商业就是商业你不要把个人情感掺进去我们以前投资行业还有一句话叫做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谈感情又伤钱就是做投资这个事情没有感情没有感情的投资机器对就是非常的没有感情你像去年我之前也买了我朋友的很多基金然后去年因为他的基金大部分得投在大陆因为他是公募基金后来我觉得香港的机会特别好的时候就叮当一顿卖然后就卖了以后全拿去抄港股去了

后来我还我在家说呢我说回头那个他看见我卖了他什么心理因为他看得到你知道吗他能看到那个持有人你看看陈嘉文卖光了然后算了算了买港股赚更多的钱回头请他吃饭吧怎么办呢所以就是这个后来有找你吗没有

你们的友谊还继续了吗友谊继续没有问题我前两天吃饭的时候跟他说了我说不好意思我把你基金清光了一分钱都不剩然后全跑到港股超级挣了 50%我说你的基金才涨 20% 30%没挣我那么多就是这个没有办法就是说在商言商就是你既然做投资了你尽量不要有感情当然你说人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但是就是尽量不要有感情要靠这个数据和那个理性的判断去说话就是感情是个靠不住的东西上次你我还有孟严我们三个人在聊嘛就说到你之前投资一些公司也就是很多人会说这些公司不好或者说这些公司不值得投我记得你当时的反应是这些公司你也没有那么喜欢但是这不影响你去投资他们

那我那种情况一定是更就是更看重了估值市场有的时候它会有一个现象就是说一个行业里面最好的公司估值很贵然后第二第三的公司呢估值就没那么贵甚至很便宜因为大家眼光都盯在最好的那家那么这个时候呢有的时候会买第二第三的那些公司但是一定是要就是这个行业不是赢家通吃的就是老二老三忽然有点弱但老大对他也没什么办法

你比方说像电信行业像银行但是你比方说有的行业像快销的服装快销的服装老大上来老二老三就要死那这种情况你不要贪便宜去买老二老三那不行的老大上来以后大家都冲到老大那去了老二老三就没了包括像奶茶其实也是的火一家奶茶茶叶月色火了以后其实对别人冲击很大

这种就不行但是如果比方说像水电对吧你在这个地方就是发电发的再好跟我也没有关系我守着我那个发比方说像核电比方说像这些像水泥高速公路港口就是你那个港口效率再高我这个省的船还是得从我这上那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那么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市场的眼睛盯在老大身上的时候你就卖了二老三如果市场盯到了二老三身上的时候

估值跟老大差不多了它 ROE 还低不少那你就买老大这个东西是一个很灵活的事情

你不是说我一定要去买那个便宜的或者好的而是哪个更占优你就买那个但是尤其像是我们在一些投资论坛上看到那些网友的话更多的是因为我喜欢这家公司我认同这家公司我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所以我买它我不仅买我还各种抄底我要长期持有这种也是一个 OK 的方法就是说如果你买的价不是很贵的话嗯

如果你比方说你很喜欢这家公司你确定这个公司特别好 OK 然后你买的价格不是很贵那没问题我觉得也挺好的这个做法的问题在于就是说一个是有些人不是真的很喜欢这家公司他是在背书我见过很多投资者跟我说这是一家好公司我说为啥好他低低低地讲了一堆理由然后所有的理由都是市面上特别常见的理由就是他没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是在背书就是别人写的东西我背下来了

但是他其实当你问他说比方说他说这个广告公司覆盖率特别高然后你问他说那这个广告公司的广告形式是一种旧广告那新广告的冲击怎么办

他没有答案因为他自己没想过他是被别人写的东西所以你以为你讲的是你喜欢了一家好公司实际上是你跟随别人的判断去喜欢了一家别人说他是好公司的公司这个事情听起来有点绕那么第二个就是说我讲的那种方法可能更是一种专业投资的方法你能赚到更多的钱因为你在一个很大的池子里面去选你选你找到最好的那个

但它又很难相对来讲会难一些你要多看一些公司但如果你真的能确定你这家公司是特别好而且你有一个别人没法挑战的逻辑链的话那么也是可以的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尤其你买的不贵的话

所以就是说呢一般投资者如果看到一家好公司的话最好能找一个不喜欢这家公司的或者很喜欢挑菜的人然后你让他问你一堆问题你看你能不能答得上来你看你考虑过这些问题没有如果考虑过那基本上就 OK 如果你根本没听过这个问题那这个就不对头了你像我看到很多投资者去投资美股然后在一个境外圈上开个户然后开个户以后就去投了

我说你知道美股如果这个券商死了你的钱是回不来的吗就是中国的情况是这个券商只是一个中间渠道你通过券商买的股票是登记在中央结算的那么如果这个中介券商倒闭的话你的钱一点影响没有因为他是在中央结算那边美国的情况是你把钱存在券商券商把所有的钱汇集起来去买股票一旦这个券商死掉你的负债关系是跟券商发生的

那么你就进入了券商的破产清算你作为一个债权人去问他要钱中央结算是不管的所以在海外做投资我们自己一般是选最大的券商就是最大的银行最大的券商基本不可能死的那种你比方说像汇丰或者 Bank of America 这种

小一点我们是不敢投的因为你万一出问题的话你记得那个大空头就是 The Big Shot 那个电影里面当时那个投资者就是做空券商以后不是挣了不少钱吗然后他底下人就跟他说你要清了你要 set your tone 就是你把你账户要清掉你要再不清这个券商要倒闭了因为他是做空的结果没想到做空以后就是他做空这个券商价格去跌从 50 块钱跌到 20 块钱跌到 10 块钱

没想到的情况这圈商从 50 块钱过来到零了就是就彻底倒闭那么彻底倒闭的问题就在于他拿不到自己的钱因为他账户开在这个圈上圈商倒闭以后就拿不到钱所以他必须在价格还没有跌到零的时候就及时出来出来拿钱走路他如果不这么干的话最后他一分钱都没有那这个细节其实很多人是没想过的

因为在中国这个事情不存在所以很多投资者特别开心地去做一件事情然后你会发现他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懂这个事情就很麻烦对就是你要搞懂你是在哪个地图玩的什么游戏所以我就一直觉得金融这个东西是一个就是思考的方法呀逻辑轨迹呀或者说感情是另外一个方面那你要做尽量理性客观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

很深入地融入这个社会你要有大量的眼线你什么事儿你大概都知道一点别人跟你说这个说那个时间长你会知道有这么多的坑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坑就是查理芒哥讲的很对就你不用所有的坑你都踩一遍但你得知道这些事情你就是从别人那边听来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

所以金融是一个真正的所谓白发行业就是四五十岁以后可能他的经验和人脉和见识才是比较丰富的之前的话是一个慢慢积累的一个过程因为上一次我们聊的时候你一直在提史洛斯嘛你说你的投资风格更偏向于他

然后我就对施洛斯很感兴趣做了很多调查因为每次提到价值投资大家动辄就是巴菲特 芒格其实很少人提到施洛斯你要不要把他的这个投资方式和理念讲一下对 施洛斯是他最早跟巴菲特是一起在格雷厄姆的办公室里工作当时格雷厄姆的办公室也没有多少人叫沃尔特施洛斯

施洛斯呢就是他他比巴菲特早进去一点嗯他年纪比巴菲特大十几岁他也要大个十来岁对然后他的投资风格呢就是施洛斯可能位于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之间他比格雷厄姆要更看重企业质量一点但是也没有那么看重然后他比巴菲特要更看重估值一点然后他的投资方法是平均选择大概 200 个左右的公司他有个非常大的投资组合

然后每个公司可能多的也就占个三五个点少的占 0.1 0.2 然后呢他就不停的在里边做交易就是不停的卖出买入买入卖出那么每年他大概会卖掉 25%的公司再买入 25%大概就是四年所有的股票换一遍对我看说是他每年会把涨到最好的

钱百分之多少买掉大部分可能是涨得最好但是我相信就是从我的经验来看他也不会说纯粹看涨得最好他肯定就是说涨得相对于他自己认为的性价比来讲最脱离性价比的然后他把它卖掉然后去买进来那么长期施洛斯的投资回报率也有 20%左右巴菲特甚至认为施洛斯比他自己做的好一点施洛斯之所以没有巴菲特那么有名主要是他没有巴菲特那么多钱因为他从来没用过杠杆他基本上就用自己的钱不停地投

所以的话他就没有巴菲特那么有钱你想他如果以 100 万美金开始翻上 1 万倍巴菲特给他翻两三万倍从 Berkshire 的整个周期加上前面可能还有更多那么他如果你想 100 万美金翻 1 万倍也就是 100 亿美金所以他没有巴菲特那么有钱巴菲特净资产就有 7000 亿总资产可能有两三万亿了所以施勒斯没有那么有钱但是其实也够用了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失落私投资法就是把他这个事要讲得很清楚他主要的就来自于一个就是低估值第二个就是在低估值回归以后不停的卖掉去买新的东西因为我看一些关于失落私的介绍他就很不满巴菲特到处去讲价值投资对你都讲出去别人都知道了那我还赚什么

另外就是施洛斯最后他应该是 97 年吧他就宣布说他在市场上找不到可以投资的标的了然后他就决定清盘花了五年清盘如果只看他们的年化收益的话他的业绩其实是比巴菲特可能还要更高一点的

因为它是 20%多如果看巴菲特前 47 年还是 51 年好像是 19%点多中国有一个人叫邱国根邱国根就是重阳投资的创始人邱国根在上海的投资界非常有名但是在现在的个人投资者界他不是很有名因为他不管公募所以很多老百姓不认识他他自己其实之前在人民大学捐赠了一个人大重阳研究院

光这一笔他就花了两个亿然后求国根的投资方法大家如果去搜他有个方法叫价值接力他把比作价值接力其实你仔细看价值接力的东西跟苏洛斯的方法是非常像的求国根说法就是说你去判断一个公司从一能涨到十是很难的或者从一涨到二十对吧这个是很难的事情因为很难判断一个投资机会判断那么好

但是呢你不停地去判断就是说找到一个涨了一两倍的机会然后卖掉再找下一个就容易得多他把叫做价值接力或者也有人叫价值轮动那么求国根就不停地干这个事情那你其实也会受他们影响很多是吗像求国根这样的国内的投资者当然因为就是说投资这个方法事实上不存在说

就是说巴菲特创了一个投资法然后怎么着怎么着他其实无非就因为价值投资就两个估值和质量所有做价值投资的人一定是在这两个上面打转那么第一点就是说如果一个投资者跟你宣称说我不看重估值只看重质量或者只看重质量不看重估值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价值投资者对吧那很多人说我只看有 ROE 的公司那 ROE 低的我都不看那我就问他黄金没有价值吗

黄金没有 ROE 对吧黄金有什么 ROE 呢但是我给你 200 块钱一颗你要不要你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因为市场价是 400 块一颗开采成本可能是 300 多块对吧那你 200 多块钱有多少要多少那没有 ROE 你把黄金当成一个公司的话哎

你前面说施洛斯它平均持仓大概是 200 多家公司那你自己呢我自己要比施洛斯要集中一点大概是 50 家左右然后前 10 可能占了 50%前 20 占了 70%多所以还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因为可能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没有国企和央企因为美国施洛斯它这种方法的话呢它就平分在很多企业里面但是企业是会倒闭的

中国的情况是你有一堆副部级甚至是部级的样企那么这些样企你是企业的报表看起来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也在 10 个点左右那么你是比较敢种仓的所以我可能属于一个就是利用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制度设计导致我的持仓会跟施洛斯有不少的区别

但是在领域上还是相对比较分散的是吗我自己有一些这个对对分散的要求那么有几个第一个就是说 A 股和港股的话呢不允许完全集中在一个市场

那么我们希望每个市场最少不得小于 40%所以不存在之前别人误读你就是 all in 港股没有我后来港股最多加到了 65 就是稍微突破了一点我的限制但是没有没有没有完全过去因为这个杠杆不允许我这么做第二个就是行业的分散那么行业的分散就是我们把行业分成六个大的金融消费

科技医疗资源和工业制造那么每一个行业我们要求健康的状态是 25 个点以下最好不要超过 35 个点当然我现在金融有点多金融有 39 个点但已经是基本上已经到上限不敢再往上了

然后还有就是股票股票本身要求最好的公司不能超过 10 个点但实际上的情况可能也就是最多也就八九个点了一般就三四个点吧差不多是这样因为施洛斯他虽然持仓可能 200 多家公司但他自己说他自己从来不去做调研他只看报表除非那些公司在他附近开股东大会否则他也不会去那你做调研吗对

对他说过这个事但是后来有人就讲因为他他住在纽约所以很多公司会在他的周围开博多大会就是其实很近对他就就类似于坐在坐在陆家嘴他说那个除非在我边上开开会就是就是抬脚的事对

他不像巴菲特巴菲特是住在奥马哈的巴菲特要说他不调研但是真不调研了但施洛斯那个方法确实就是说我觉得怎么说呢如果对于大型的全国性的企业我是懒得调研的比方大的银行大的运营商大的港口对吧你去调研一个你到大型铁路上看两个煤车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啊你这公司就这样了吗对吧神华那么多矿你一个个下去跑一遍对你了解的公司没有增加

但是如果我投的是一家小公司的话我想我还是要调研的最少我感受一下你的这个销售的状态随机感受一下你销售的状态这个调研我应该还是要做的但我现在很少投这种小型的公司

我觉得施洛斯如果是投小公司的话所以可能是为什么施洛斯那么分散的原因就是它分散到 200 多家真正有一些造假的话可能因为也不可能 20%的美国公司都在造假真正有一些造假整个报表全是假的

也就他也就损失半个点那也损失一个点最多也就是这样的所以他为什么要分散了 200 多家可能跟不调研也有关系我觉得调研还是有必要的你大概去看一下但是调研很多时候你也不一定调研出来个啥而且施洛斯这么说他说他觉得投资者去跟管理层交流有可能还会受到误导那是一定的我讲的调研不是让你去找董事长董事长你也聊不到大部分时候嗯

还真不一定正想找董事长还是容易的啊尤其尤其像我们这种做机构投资的你正想找也能约到我说我们普通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其实也有机会他每年的股东会对吧你自己买个机票去然后那个股东大会你就董事长聊一聊你只要不是特别咄咄逼人就冲上去去骂他你股价为什么跌这么多对吧你就跟人家好好请教一下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觉得股东大会也没多少人去啊你有股东大会很多人大部分的股东大会其实可能也去

几十个股东二三十个中国的投资者其实很多时候不愿意参加股东大会懒得去所以一个现场可能也就那百十号人然后你找着机会上去你特别喜欢这家公司你不要摆出一副我股票跌了 4%的时候找你算账的架势

那一般别人还是愿意聊一聊的我觉得还是 OK 的但是呢怎么说呢就是这种调研其实意义也不大因为董事长就说白了都是特别社会嘛所以你能从他嘴里撬到多少能改变你印象的事我觉得很难我讲的调研可能是比方说你想看家具行业你就去北京的家博会看一看对吧你感受一下每个产品感受一下他的工作人员

你想聊建材看建材你就到建材市场去看一看想调研高速公路可能没什么好调研的想调研消费的公司你到店里去转一转你看看大家都在做点什么你就会大概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了我讲的调研可能更来自于就是说全产业链的调研

就是你去覆盖他的上下游然后去看一下就是上下游大概是个什么情况而不是找他高管聊找高管聊一般一般来讲很难聊出就是在公告上看不到的事因为现在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就是尤其对于陌生的股东来讲他跟你也不熟他怎么可能跟你说一些超出标准以外的答案

即使是有一些朋友介绍其实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人跟你说的所谓的独家信息也就那么回事也就那么回事有的是编的有的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有的不是编的实际上没什么用那你觉得你投资策略的缺点是什么然后另一方面优点又是什么我们这种投资策略的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跟市场不同步就是市场在赚钱的时候你像我自己在 20 年 20 年我亏了一个点

难受吗其实我也不难受因为我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就是如果我们是公募或者是私募的话如果我们不是管自己的钱我们就会非常的难受因为我们要向客户解释但是我们又不用向客户解释嘛所以就没什么因为我们自己会把这个整个报表就是投资组合的报表去做一个加总我知道我的企业每年挣多少钱分多少股息你股价不涨跟这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也没什么难受可以说的但是就是如果我是做机构的话那么 20 年会非常的惨别人都是 50%以上我们还亏了一个点然后我们赚钱的时候像 22 年 22 年我挣了 10 个点还是 9 个点别人都是亏 20 个点的所以就是说就会导致就是说你如果我是个基金经理的话就导致我挣钱的时候全市场没人买基金因为特别熊

然后我亏钱的时候大家都骂我所以就这事就很麻烦深度价值最讨厌的一个问题就是跟市场不同步可是不同步这为什么是个缺点呢你还是赚钱了呀但你的基金不好卖呀当市场牛的时候基金销售特别容易的时候你的业绩特别差大家就觉得你很破但是你不需要对公众负责

就是我讲的这个缺点是配合上募集资金的就是如果你配合的是募集资金比方说一门口径特别大的炮你装在一辆卡车上它卡车就沉不住这个后座力但是如果你是把它堆在一个山头上的问题就不大所以就是其实每一种投资的打法跟背后的募集资金是什么样都是有关系的你就像比方说二战以后你从这个外交的角度来讲美国几乎输掉了

或者说也不叫输掉就是每一场他介入的局部战争其实最后都没达到他想要的目的包括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到伊拉克到阿富汗没有一场战争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他为什么他不是因为美国人不够强不是因为他军队不够强而是后面他民众不支持他在那地方一直耗下去对他其实就类似于这基金经理就是受到基民的牵制就是说你的你的资金方不允许你一直去做一件事情其实也是一样就是说每一个投资方法一定是要匹配资金的你对自己的资金属性要有了解

就是我们很熟悉的某个老师我听说他这么评价你说你这么聪明这么有才华就只给有钱人管钱就不去给大众管钱其实我要有机会能当一个公募基金经理我觉得我也很开心啊然后可以让我们公司去买我的基金对吧那我就那我可以同时帮大家去管钱

但是其实没有公募基金能够让我去做这个事情我也没有收到这种橄榄枝这种情况下的话你硬凑说我去当一个公募基金经理然后做了两三年然后业绩可能又赶上不行给自己找麻烦给别人找麻烦

所以可能我更多的方式就是通过写书或者写文章去能影响一个算一个吧大概是这么一个方式但是就是公募基金来讲的话它很难给你五年以上的考核周期那么我跟我老板一直在说我说我要不是在这家公司我 20 年我说开掉 100 次可能也夸张开掉 10 次应该是最少的就是别人都挣了 50 个点你亏一个点你算啥吗扛不到第二年其实后面都很好

21 22 和 23 基本上每年都是 10 个点而且就就无论市场怎么跌啊或者什么情况大概都是 10 个点左右但是就 20 年就活不过来啊就是零乘以再大的数它最后还是零我我以为你是入这行之前深思熟虑过自己的这种投资方式可能并不适合这种募集资金方式深思熟虑过就是我也知道就是说是这样的我

我的意思就是说呢没有公募基金能够跟我说你过来当公募基金经理然后我保证五年不管你我甚至保证十年不管你没有人可以做得到他即使跟我这么说的话他的股东可能也不愿意所以就是没有一家公募基金能够给出这样的

或者说也不能讲没有一家公募基金啊就是说我没有碰到一个情况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平台那么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话我宁可去我与其去就是做一个公募基金经理然后三个月以后被同事骂被老板嫌弃我还不如自己待着对一定会被所有人骂因为我经常写个东西就被人骂你看去年跟大家说买银行结果被人骂对吧后来那个说那个你投 50 万在港股你可以比工作强那更多的人骂就是哎

这个市场怎么说呢大家骂你就说明你还有存在的价值吧那怎么办呢而且我看骂你的人说如果你投资真的赚钱你就不需要靠卖书赚钱了然后当时把我看笑了对后来后来这个事情变成一个梗就是就是我经常说我投资不赚钱我就靠买书养活我自己哈哈

但实际上书的话大概每一本书的版税其实也很低了几万块钱然后基本上就拿来买书送给朋友所以最后这个账一抹就是基本上就是平的就是不赚也不亏大概是这个样子对上次嘉赫来说他投资上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挑战了他认识中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卖书对因为书确实我这个书呢就是怎么说呢

投资类的书有两个流量密码一个就是上代码就跟大家说你买这个买那个这个是违规的因为你不能直接去推荐股票或者基金对吧你必须有这个

就是我们讲到投资顾问牌照那么这个事情我干不来那么第二个呢就是去进行很多的煽动那么我也不愿意我只是想把我的投资方法讲出来跟大家说你应该这么去思考你的投资结果最后的问题导致就是卖不掉就是就不好卖吧反正就是每一本书都是怎么说呢就是每一本书都在销售的

反正就是卖个五千八千册啊反正就出版社觉得还不错啊反正也行吧就继续做下去因为就确实有一些就是很喜欢我的读者就真的很喜欢我写的书因为他觉得看完以后他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嗯

我杭州有一个朋友他开一个茶馆他就每一本书出来他就要买一枪然后放在那个书架上让他的客人去读所以可能你有 500 个铁杆粉丝每个人买了 10 本就真的有很多的铁杆粉丝我一个朋友住在朝阳就是东北那个朝阳每本书出来他买十几二十本就真的有一些铁杆的粉丝然后除了这个以外就不好卖了我的书就是很多人看完说一个台码也不给

给代码的违规啊我也想给对吧给了以后大家很开心直接买就完了这事违规你又不能干那怎么办呢就是争权市场投资这个东西我们俩合规是比天大的一个事情啊那就最后就卖不掉呀就输卖不掉卖不掉呢就是尽量去努力的卖一卖了反正至少不能让出版社就是觉得这个输白做了嘛嗯

我怎么感觉你这段时间在卖书上花的心思比投资还多其实可能是因为我卖书的心思都拿出来了就我半夜在那翻代码的时候也没人看我也不会在朋友圈说我今晚又看了 30 家公司找到一号都好开心啊这也没必要讲嘛那你典型的一天是什么样的正常的一天可能就是早上起来

早的是四五点就看心情了就彻底干心情因为我也不做班嘛

看代码看股票翻翻书有的时候读读读读古文读读英文大概到十点钟就出去做运动做到十点十一点半回来如果空气好的话你是跑步还是打拳我一般是打拳就是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武术啊什么以前你不是武刀吗就是什么道枪剑棍这个暗器啊什么拳击球啊反正这个太极拳啊就是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武术

我就很喜欢练武术这一行可能跟我组上练武术有关对就特别喜欢七点八点的然后练到十一点半回来然后中午就吃个饭喝了酒下午就睡觉去了中午就开始喝酒对要么中午要么晚上不是这跟你养生的目标不是有一点相悖吗我目标不是养生目标是让自己快活一点所以我觉得做运动也很开心就是我觉得运动这个事就是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就千金难买我愿意你知道

就是做运动一定要找到你自己喜欢的然后我见过很多人说我为了那个保持身体好我去跑步我去打网球我去做瑜伽不行的你一定要找到你喜欢的那个你像我爸就喜欢种地他除了种地以外他什么都不喜欢但是他种地他很运动啊他那个起苗产就是起树那个杆刚产 12 斤呢就一般人都拿起来都不太拿得动他现在拿那东西翘石头他翘得很开心对然后就是午休后然后起来继续研究投资

基本上就是白天就是如果不睡觉嘛下午就继续看一看反正就是看公司啊有的时候也看看市场但是看市场这东西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种习惯否则今天我下午也不会开盘的时候坐在这儿就是聊播客对吧也没什么好看的但是习惯了看一眼吧好玩各种群聊一聊基本上到个五六点钟吃个晚饭就是我的运动是放在上午的偶尔会放到下午晚上我是不做运动

基本上过六点我就不怎么工作了基本上就就拉倒了就就开始这个自己玩一玩看看电影当然如果有的时候插进来有一个采访的话因为我跟那个杨石英文台就是十几年一直给他们做采访嘛财经评论那么如果有采访这个事就不一定了他他反正他按在几点我就做到几点大概就是这么个生活状态

所以你每天其实工作时长没有到特别长没有我大概可能也就是有五个小时了不起了吧每天工作五小时可能也不到可能有的时候就三四个小时但是怎么说呢有的事情你也不能说我在工作还是干嘛你比方说我下午看了两个小时股票然后微信群里面跟各个机构的人瞎聊一聊你说我那两个小时在工作吗我也不知道但是你要说看报表看股票的时间一天可能也就是三个小时不会特别长

因为你集中注意力看 PDF 看了三个小时你也够了就是也挺累的说实话对就是人的注意力他其实也很难集中那么久不会太久的就是真正去看物质看报表最

最多就是三四个小时不会太长了但是我是一年 365 天不断就是反正周末啊什么的都这么干而且因为在这行业干了快 20 年了嘛所以就是积累的东西就比较多一些你会借鉴别人的持仓吗肯定是会的就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投资者

然后我会去看他们买了什么然后一个个看有没有我能看懂的就偶尔你能看到那么一两个你特别产生共鸣呀这公司买的好我也买啊大概就是这样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去看然后自己喜欢的股票发现没人买这也很好

就是你发现一个都不买然后你就问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不买也会看但超作业超作业这个事确实是会看有的时候也会到论坛上去看一看各个论坛看看有没有人聊一些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就是可能我的投资决策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甚至是二十分之一来自于超作业就是真的看别人东西觉得这东西挺好

绝大多数来自于自己就是自己翻数据就是你有你有很多的这个 Excel 表然后去刷比方说告诉你说现在估值最低的是哪一些股息率最高的是哪一些年初到现在跌最多的是哪一些然后我自己有一个所谓叫股票池就是大概有 600 公司这 600 公司是自己比较熟的就觉得还不错的都列在里边那么甚至比方说我经常会卖出一个股票买入一个嘛那么有的时候就会这个

怎么讲呢就是就会在 Excel 表里面列一个就这两个股票的估值比方说比价达到 2 的时候 Excel 表会提醒我就告诉我说有这个东西你可以看一看

那么这些都是一些原创的就可能九成以上的投资来自于自己的研究那你花什么时间来写作呢因为我觉得你写作速真的很快我们前两天聊精英经理自购的问题你啪第二天文章就写出来了一篇文章大概要写两到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那如果今天有文章要写那就是也得写啊

因为你想吧正常人可能上班就是八个小时路上还花两个我没有这个时间要求所以就可能看代码花三四个小时写文章花三四个小时也就相当于一般人就是一天的工作量嘛而且你也不是天天写但你的这个频率效率还有质量还是很高的是吗我其实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比方说我喜欢打游戏之类的

你最近在打什么游戏我就一直只打一个那个叫坦克世界闪电战因为以前还打一些策略性的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行了嘛就只打这一个对策略性的游戏你像什么帝国时代啊莫夫将军那些你要用眼睛盯着那个屏幕上一个小点儿

那个时间长了眼睛很累所以后来就直打那种就是开一个车在旷野里面跑就是一直看风景的那个但是实际上就是坦克世界闪电战那个游戏里面有很多的技术所以一开始我打得很烂嘛就是跟投资者做投资一样的然后后来打得烂你也很气嘛因为一上去就死掉了然后别人很开心还骂你

所以后来我就开始在抖音上刷然后就刷到有那么一两个反正有个山东的主播讲的还挺好的所以这是一个网络游戏联机游戏对就是都是跟对手去打我是打亚洲服务器的大家上这个游戏有可能会抓到陈嘉和老师有可能要上亚服才抓到我国服抓不到 OK 然后

然后你就看就是跟做投资一样的就是你看他打的那个就是那个主播就想你看这个地方你坦克斜一下你装甲等效不就增加了吗就是我们讲那个苏联那个 T34T34 当年设计出来采用了我们讲叫倾斜装甲就是你把一个比方说厚度 100 毫米的装甲你把它斜过来你会发现这个炮弹射进来的时候碰到的装甲其实相当于就是从一个直的变成了一个斜的那么它会增加很多

所以坦克在技术上它有个东西叫摆角度就是我把它斜着对着你这样你的炮弹就很难打得进来就以前的坦克兵包括我们讲二战的战斗机飞行员他其实有很多很多的技巧所以以前的老坦克兵在碰到新坦克兵的时候有一个词叫做行走的面包就是说你应该开得笨里笨气的跟那面包在那走一样坦克是个方的嘛所以它这个里面有很多的技术然后自己开始不会嘛就瞎打瞎打的后来上抖音看别人打

知道了知道了就有这么多技术然后就学学学后来就越打越好就是跟研究投资是一样的就是跟研究投资一样的我就觉得投资就是说你为什么要自己去想呢没有意义啊你为什么要看一些所谓的网络大 V 呢你也不知道他投资做的怎么样对吧你就看什么巴菲特啊芒格啊霍华德马克思啊对吧那个毕德林奇啊就是这些包括国内的像比方说这个陈光明啊曹明成对吧邱国禄啊这些人

就被历史证明真正的投资大师你就看他怎么做的就完事了然后他教你怎么干你怎么干你可能干的不如他好就像我那个坦克打的也不如那个主播好但是你是用类似的东西你最后就会做出来一个类似的效果比你自己琢磨强太多了

然后多半上有一个人就说说那按照你这个理论我为什么要买你的书为什么要看你的东西对啊我也想问这个问题然后我说对啊就是按照我这个理论你就不应该看我的东西没问题因为我把东西写出来也就是个调剂嘛就是我其实也不靠这个过日子所以如果你看完我的书能学到说我应该只看巴菲特不看陈嘉禾 OK 我写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就是说我觉得我只是想把一个正确的投资道理告诉大家至于我从里面获得多少东西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也不觉得我从里面能够获得就是高于我投资的这样一个回报如果我从写书和写文章能够获得高于我投资的回报我的书和文章就不用看了因为对吧你自己投资做的不行嘛

所以就是说根据我的理论你就不应该看我任何的东西你应该天天盯着巴菲特看就跟我自己做的事情一样我自己每天要练 20 分钟的英语的口语练的时候我就把一个巴菲特的语录或者是芒果我自己有一个大的 word 然后就是把我觉得好的这些包括后我的 max 我其实做价值投资是从后我的 max 开始就后他的 max 对

我从他的东西开始我还是比较不忘本的就是我把他的语录也拿出来所以每天是这样来练口语的吗我一般就读个十几二十分钟然后我今天口语就练到了然后对投资的理解又被强化了一下就跟读这个语录一样对读语录读了以后时间长这个东西就印在你脑子里了

对因为我看过你在央视英文频道做的那些采访我就觉得说你这个口音保持的真的还挺好的对那个可能是因为我在英国待了五年就是本科四年硕士一年本科三年语言学校因为英国的本科是三年然后硕士一年然后语言学校一年就我在英国住了五年

然后那时候天天就是打工啊跟英国人泡在一起这样所以学英语它有一个门槛就一个槛就是在这个槛之前你讲一句话你要想一旦过了这个槛以后你就不用想了一旦你到了这个槛以后你这辈子都不会忘了基本上就跟那个南京话你像我从小在南京长大的 17 岁离开南京

多少年不讲南京话,你叫我讲,大概也就是熟悉两下我就能讲了,所以就是语言这个东西,它是有这么一个,有这么一个坎儿,但是想过这个坎儿呢,不太容易,反正我当年是在英国待了大概到第三个年头,我觉得我过了这个坎儿了,就讲话不用想了。对,我特别好奇,就是你本科学的是金融嘛,但是你说是你在牛津读的历史,嗯,

嗯你是当时是为什么会选历史哦其实这个没有什么选的我本科是学经济的就是 economics 然后到研究生的时候呢我升了剑桥的 economics 然后牛津没有 economics 牛津只有一个 economic history 然后有一个 financial economics 那个我学不起因为它要两万磅我那时候口袋里只有一万磅它还

他还有一个 development economics 那个需要有工作经验所以就是真正跟 economic 相关的就只剩我那个 economic history 反正你指定了这两所学校就对了我其实还生了几个做备胎但是对但是但是后来牛津老粉拿到了嘛剑桥没给嘛然后就那就备胎就都不要了我们就去那牛津了其实就是因为笨着我读的也不是完全的 history 就是 economic history 就是因为因为牛津的三个跟 economic 相关的里边就只有这一个我能生而且还读得起

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放在里边正好我也比较喜欢 history 所以也无所谓了如果不了解你这段经历的话很多人会就你的履历说就是陈嘉禾原本是学历史的然后呢他毕业了之后可能对金融产生了兴趣然后转行做的金融那不是其实我可能对金融的兴趣来自于我爸他原来就是退休之前就是银行的所以我从小对金融就反正有印象吧小时候的玩具都是银行那个点钞券

就是那个长得跟人民币差不多那么一个东西所以就我一直对金融就很有兴趣所以可能就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那你会拿出少部分资金去尝试不一样的策略吗孟严那天跟我说我应该这么做一下对我觉得应该考虑吧我一直没有干因为我现在觉得我这种就是还挺舒服的对很舒服就是分散在几十家非常靠谱的公司里面很低的估值然后报表我大概清楚然后不停的去做一个

轮动的交易高卖低卖就这个方法其实很舒服你每天早上醒来你会知道你的投资组合的价值非常的稳定我甚至可以一个月不看市场没有任何问题企业帮我赚钱然后我每做一笔交易因为我总是把一个比较贵的公司卖掉就买一比较便宜的或者把一个同等价位比较差的公司卖了买一比较好的

我每一笔交易在增加价值我做交易的时候心里完全不会想说我这个交易做完了过两天是不是股价又涨了跌了这问题不干扰我所以做交易也很容易所以这个日子呢就变得很轻松但是就是可能我对这种企业的成长或者行业的增长这个方面我是要差一些的

所以确实应该考虑就是说以后试试看做一些不一样的投资吧这个仓位大概是多少呢我自己投资的话其实仓位就是基本上永远是 99%以上这个真的很施洛斯施洛斯就是说它一定是满仓股票我们没有因为你想嘛我把钱放在现金里面一年能产生多少回报呢 2 到 3 你如果用这种基本面投资法基本面的增速在 20 到 35%

那么那么这么高的一个增速你为什么还要留一分钱的现金呢没有意义啊那么以前可能你呃留一点现金有一些就是突发的情况那现在的好处是突发了以后你就到银行去贷嘛一分钟对吧那广告都说了两分钟你可以贷到钱啊那你为什么还要留钱不留了呀反正贷款利率那么低五个六点真出事了我就贷嘛

这个只是嘉宾个人经验分享完全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对我感觉整一期节目就是如果听众听到这儿

一部分可能会觉得说哇塞投资真的太难了这个事情不容得你一丝一毫的泛滥太难了但我觉得可能另一部分听众会觉得说这个事特别有意思很精妙很值得你去研究我觉得就是说如果对于能够肯沉下心来去做投资肯就是说自己去阅读报表自己去算数自己去体验商业的人来讲投资可能是最好的事情之一

但是如果你说我没经历我就是想每天有人跟我说一下或者我跟听故事一样这公司好我就买了这个经纪经理好是个神我就买了什么原始资料我也不想看那这种情况最好就是还离这个市场远一点你进来会被别人当成菜的

投资真的是一件怎么说呢就是或者讲易学难经的这么一个事情但是如果大家真的有志于学投资我觉得就是抱着巴菲特和哈德马克思比特林奇的这一套方法就行了人家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你就完全抄他的但是你可以先买一本《投资者一生的机会》当做一个启蒙读看我的也行因为我的东西就是抄别人的

所以你看我的跟看他的其实没有区别突然老是要哭了可能我在书里面多加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就是中国的历史而且结合时事对因为中国历史上很多发生的事情的哲学思想跟这个投资里面是一样的因为都是人没什么太大区别所以我这块学的多为了让我这个书看起来不是一个完全的巴菲特的中文版

我就加了很多这个东西让大家觉得看完了投资也没学到多少反正跟巴菲特讲的一样但是国学经济了不少这钱没白花对吧

确实确实确实对你得让大家觉得钱没白花嘛对而且今天嘉和老师还给我们公司同事带了一个最新的你发现了好玩的球类运动对那个叫做拳击反应球我觉得那个很不错对我今年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球叫板语球它非常适合全年龄段在休闲时间游玩

板语球我知道板语球但是你还是得两个人打嘛对但是那个反应球是可以就是自己玩反应球是可以一个人的而且它的反应速度比板语球快得多对但是板语球我觉得就是你不懂体育你运动能力很差你也可能装模作样的玩一玩你就很开心

对就是我觉得这个很硬核就是以前有之有行被我们的用户誉为有球就行为什么叫有球就行对因为我们公司的同学实在是太爱打球了羽毛球网球就是中午大家在办公室见不到人都在打网球所以你们现在办公室楼下有那么多的球场

对所以我们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底下有篮球场有网球场你也可以打羽毛球对所以我们今天这期节目就到这了我们要去打球了好的谢谢陈嘉和老师谢谢李老师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你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如果你希望多学习了解一些投资知识欢迎你来有志有幸 APP 读一读投资第一课如果你有长期投资的需求那么我们小酒馆全员持有的长钱账户也许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欢迎你来有志有幸 APP 进一步了解

最后如果你在用苹果播客收听而且现在有空的话可以占用你一两分钟时间吗真心求一个五星好评这将成为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好了我们下一周再见

上次见面你说你在英国在 18 家公司打过工第一家好像在你实习的时候就倒闭了第一家其实不是我实习的时候第一家是个养老院它是一个超高端养老院我们当时那个超高端养老院也能这么干倒闭吗干了三年后来不知道为啥倒闭了就是我进去以后三年它倒闭了

那个养老院高端到就是它配备是 12 个员工标配 12 个员工床位只有 10 张只有 10 张床位对就等于 12 个人服事 10 个人当然这 12 个人不是天天在那那么正常每天可能晚班两个白班三到四个人然后就服事 10 个人就是其实是一个很高端的那种小养老院我在那干了整整三年然后

然后后来他有一天就死掉了为什么你学经济会去一个养老医院打工那时候是这样就是我去英国的时候我家里没给我多少钱我妈总共给了我 24 万人民币跟我说五年你就靠它了那后来又给了我 6 万一共给了我 30 万那时候学费一年就得要十几万人民币所以就不可能撑得下来就是靠这个钱是不可能撑得下来的所以就靠自己赚嘛

所以那时候就每年就是每年到年头就得做一个关于今年的那个赚钱计划大概那时候人民币比英镑是 1 比 15 对那时候人民币购买力还不行那时候英镑特别的贵每年我算过大概要挣 6 到 7000 镑 7000 镑左右就相当于当时人民币 10 万块钱我才能把这个就是我的这个财务状况给给撑下来甚至要到 12 万块钱可能才能撑下来

所以就在很多地方工作过那时候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干的最长的一份就干了整整三年在那个养老院里面做一些帮工啊什么的因为你之前说过就是在这 18 家公司或者是机构的工作经历也让你明白就是一家公司想要看懂其实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就是这种工作经历你待在里面你就会怎么说呢你就会见到企业是怎么运营的是怎么管理怎么去控制成本面临的竞争是什么样的你会明白就所有的企业家都在考虑怎么样竞争的问题

就竞争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就看企业你一定要去想别人怎么把你搞死或者你怎么样能够让别人不把你搞死那竞争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所以研究企业的主要的东西就在思考竞争很多时候你是没有答案的甚至就是说企业家自己可能都没有答案就是说到底怎么样去怎么样去参与竞争怎么样把竞争做好所以那时候就是待多了呢你会

你会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因为你见过了很多企业而且大部分的企业其实是没有竞争壁垒的其实都很难做起来都很难你在金融市场上你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去相信一些故事就比方说这个企业特别好然后他就是印钱的你就会问凭什么印钱我见过印钱这事没那么容易

你像我跟我老板是在英国时候就是好朋友然后我们现在经常聊起来还会说起当年的这个有一些经验啊什么就是会举到以前在哪个企业干过然后我们俩去怎么赚钱什么乱七八糟的它等于是一种比较基层的商业印象就是让你在各种不同的公司干然后知道商业大概是怎么活

就不太容易相信这些企业编出来的故事就是等于你在看到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就一定会想一下就是到底是怎么赚钱呢你会试图在脑子里去捋一个商业模型出来然后如果你有过很多家企业的经历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个商业模型没这么容易捋你那 18 家公司不是还有就是做上市的没有做上市的没有但有一家很成功就是我那时候在牛津的时候找了一个清洁工的工作

他其实就是我们边上有一个小镇子上他有一清洁公司叫 Clean Genie 我不知道他现在还是不是还活着那是二年前的事情然后呢他当时就是他刚刚盖了一个小清洁公司去雇人他雇了以后呢他就跟别人去商量比方像有志有情他就跑过来跟你说我派一个人过来然后那个帮你打扫卫生每个礼拜比方说你要求打扫三次或者五次然后你付给我钱他就干这么个事情

然后那个业务当时就发展的非常快然后我老板和老板娘那两个人也是特别的勤奋他就带着我们去学怎么去打扫然后很快我们就一年的时间在牛津就发展到有十几个人然后那十几个人都给我管因为我是最早加入公司的然后对公司的要求怎么样打扫干净就很有数所以后来我老板就跟我说你给我加一个任务就是别人打扫完的那些办公场所我晚上就去看一遍

就是到处看有没有问题就相当于小监工一样所以那时候到最后其实工资还挺高的一小时能挣换人民币要 200 块钱就是在 06 年的时候 05 06 年的时候一小时能挣到 200 块钱就那个工作那个公司就发展的非常的快然后我们那时候也很专业你像我们出去打扰卫生的时候我跟我同事开一个车然后这个车呢是一个小货车然后后面的车窗打开里面有 20 种不同的清洁剂

然后不同的这个抹布比方擦电脑瓶的用哪个擦桌子用哪个然后三四台不同的吸尘器各种各样的小工具就无数的工具当时你毕业的时候你老板没说留下来吧他可能不会跟一个牛津的毕业生说这个事情对但是但是他确实挣了很多的钱我记得他一年里面他跟他老婆就

双双换了宝马还搬了个别墅它增长的很快你就明白就是哪怕是清洁工这种工作你干的好了就真的能挣很多钱这是真的行行出道的像我们那时候就是后来回国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就不适应因为我们那时候干的真的太好了就好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有两个状态就是我在国内的办公场所的清洁工大部分其实都没达到一个就是我们那时候要求如果有人在办公你不能打扰他

你不能去在边上开个新生气然后讲话或者什么你必须悄悄的到处干然后离这个人保持三到五米的距离就是他周围这一圈你不扫等到他走了再扫所以客户很满意我们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加班的员工投诉清洁工打扫他工作在国内不行啊国内就是有的时候你在那干活你在加班清洁工抱着新生气他就过来了或者在边上讲话这个事情经常碰到我们那时候就不允许就是一定是要只要见到有人加班一定不能打扫别人的工作

那一层的地今天哪怕不吸或者你就跟那个后班的同事说一声然后等到那个人下了班来然后他十点钟走你十点半过来洗我们都是那样第二个呢就是帮别人擦桌子的时候别人桌上的东西不能动但是底下要擦干净就是我拿起来我给你擦干净我给你放回去就是你感觉好像我没来过一样就要有那么一个状态

还有一个就是有些小细节就比方说像这个灯的这个上沿这种地方也要擦所以就是真的挺专业的后来回国以后就发现很少见到那么专业的清洁工不管办公场所还是酒店可能都反正就是我们那时候主要是做办公场所

就是各个办公室我们那种服务就是真正的清洁工里的专业服务就是这个人来了就跟没有来一样既不打扰你加班也不会把你的文件放到边上也不会在你的眼睛上留下一个指纹但那时候我在办公室的眼睛经常就是清洁工来过上面就有一指纹他抓着你镜片放的

这种很细节的东西吧所以那时候我们所以为什么赚钱呢就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比较高端你也没有想过创业搞这样的一个新界公司我要是投资不是像我现在做的就是觉得还行的话可能我真的会干那么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