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古典文学漫游12|才子佳人与报仇雪恨:关于元杂剧的传言与真相

古典文学漫游12|才子佳人与报仇雪恨:关于元杂剧的传言与真相

2024/7/5
logo of podcast 忽左忽右

忽左忽右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程衍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专注于美国史和环境史研究。
Topics
程衍樑认为元好问的词《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描写的是一对大雁的生死相许,而非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并推测金庸可能受其启发创作了《神雕侠侣》中双雕殉情的情节。他详细阐述了词作内容与小说情节的相似之处,以及这种移情作用的可能性。 程衍樑指出金庸小说中关于全真七子抗金的情节与史实不符。他解释说,全真教兴起于金代,贯穿整个金代,与南宋基本没有关系。在金元时期,全真教道士奉行依附现实政权,迎合统治者。蒙古入侵中原后,全真教甚至希望获得国教地位,因此不存在抗金的事迹。他以史实驳斥了小说中对全真教历史的虚构。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不同于许多人印象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戏曲很刺激,而元杂剧更是称得上“百无禁忌”。时代洪流中,王国维曾将元杂剧中的悲剧题材视若珍宝,但元杂剧的复杂性及其流变,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于二十世纪初重见天日后,才逐渐为研究者所重新理解。元杂剧与今日京剧和昆曲之间的联系是什么?为什么《赵氏孤儿》作为一个春秋故事会在千年后被改编成元杂剧并且流芳百世?吉川幸次郎的同门又是如何因为戏迷身份被陈凯歌导演藏进电影《霸王别姬》里的呢?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人仍然会共情杂剧等俗文学题材中,不同于士大夫文学的爱恨情仇?请听本期北京师范大学徐畅老师的精彩讲述。

本期节目是「读库」与「忽左忽右」联合出品的「古典文学漫游」系列付费播客节目,请移步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忽左忽右leftright」公众号付费收听。下面是本集节目的试听。

  • 本期话题成员 -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徐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博士后

  • 时间轴 -

07:45 只有杂剧和传奇才是学术意义上的“古典戏曲”

18:30 “元朝科举关停,倒逼杂剧兴盛”的观点,缺乏佐证

25:45 北曲南下:元杂剧重镇从华北转移到杭州

36:00 今日元杂剧文本大多是明代修改本,并非原本

40:15 《元刊杂剧三十种》震撼学界

47:00 《赵氏孤儿》的特殊性:政治隐喻、复仇主题、血腥暴力

51:15 “有恨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也出自元杂剧

55:30 王国维为何格外看重元杂剧的悲剧性?

01:00:00 吉川幸次郎的同门戏迷青木正儿,藏在《霸王别姬》里

01:03:45 元杂剧的“杂”,可能指的是杂技表演?

01:14:15 欧美汉学界从传教士时代就开始翻译研究元明戏曲

  • 支持我们的赞助商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本节目由「读库」与「忽左忽右」联合出品。

吉川幸次郎是世界汉学泰斗,他把中国文化当作自己的精神故乡。他从精神史角度解读中国文学,时刻关注着诗文背后的人心伦理、社会风貌变迁。

「读库」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计划”,精选九本吉川幸次郎的作品,它们面向丰富,深浅适中,以中国文学和诗歌通史类读本打底,展开至专题人物、断代诗歌读本,兼涉文学体裁研究。同时,「读库」也联合「忽左忽右」同步推出12集「古典文学漫游」系列付费播客,我们将邀请各地古典文学研究者、爱好者、诗人、歌手等,从书漫开,用声音为你带来有关古典文学的独特体验。

现在,就和我们一起漫游古典文学,在声音里与《诗经》、《楚辞》、陶渊明、杜甫、苏轼相遇吧。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内容策划 樊超群

封面设计 郑梦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丁晋亮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忽左忽右 / JustPod气氛组

抖音: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