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随机波动144】在希望的废墟上,买一个三万块的房子

【随机波动144】在希望的废墟上,买一个三万块的房子

2024/9/4
logo of podcast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傅适野
冷建国
张之琪
积极参与媒体讨论和播客制作的媒体人,通过《随机波动》播客平台影响着广大听众。
李颖迪
Topics
李颖迪:本书记录了三年来作者走访鹤岗等低房价城市,采访和体验年轻人‘逃离’后选择躺平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作者早期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但为了更深入了解,逐渐融入鹤岗年轻人的生活,采访和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在鹤岗,作者更像是在生活而非采访,记录下生活感受,并与年轻人建立了亲密关系。鹤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因低房价吸引年轻人涌入,城市面貌发生变化,但仍面临挑战。鹤岗吸引年轻人的原因在于其地级市规模、便宜房子的均匀分布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鹤岗买房的女性和男性在动机上存在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追求独立和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鹤岗的房子对年轻人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延伸,而非传统的刚需或投资。作者更关注那些选择有限的年轻人的‘逃离’故事,而非选择较多的中产阶级。许多年轻人从大厂等稳定工作转向零工经济后,难以再回归稳定工作。鹤岗年轻人与游戏的关系密切,游戏不仅是赚钱手段,更是精神慰藉和社交方式。鹤岗年轻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规则的漠视形成反差。鹤岗年轻人通过剧本杀等方式释放情感,但这种情感体验存在明确的边界。新冠疫情三年改变了人们对‘躺平’的理解,从道德评判转向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受。作者回到北京后经历了重新适应社会的过程,并对‘逃离’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逃离’并非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案,它是一种状态,人们仍然需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作者在报道中遭遇了现实社会制度与新兴的线上线下混合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法律制度未能适应新的真实定义。作者对新闻报道中‘真实’的定义产生质疑,认为单一叙事难以涵盖复杂的生活和情感。作者在书中不断追问年轻人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但最终没有给出答案,认为这本身就是写作的策略。在非虚构写作中,作者逐渐意识到自身视角的重要性,并对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和‘真实’的定义产生新的思考。 傅适野:鹤岗的房子与一线城市的房子意义不同,它并非刚需房或投资房,而是年轻人自我延伸的一种方式。作者探讨了不同阶层年轻人‘逃离’方式的差异,例如去鹤岗和去巴厘岛的数字游民。鹤岗漫长的冬季黑夜对居民精神健康的影响。 张之琪:作者观察到,鹤岗买房的女性和男性在动机上存在差异,女性更倾向于追求独立和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鹤岗年轻人与游戏的关系密切,游戏不仅是赚钱手段,更是精神慰藉和社交方式。鹤岗年轻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规则的漠视形成反差。作者观察到,鹤岗年轻人通过剧本杀等方式释放情感,但这种情感体验存在明确的边界。在报道中遭遇了现实社会制度与新兴的线上线下混合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法律制度未能适应新的真实定义。 冷建国:鹤岗试图转型为旅游城市,但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升。鹤岗低房价对本地年轻人吸引力有限,选择留下来的多为体制内人员。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前往鹤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买房的现象。嘉宾李颖迪分享了过去三年对这一群体的采访经历,以及她在鹤岗的居住体验。她观察到鹤岗的资源枯竭,以及政府试图转型为旅游城市的尝试,并分析了年轻人选择鹤岗的原因,以及鹤岗城市的变化。
  • 鹤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房价低廉,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买房。
  • 年轻人选择鹤岗的原因,除了房价低廉外,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以及能够满足基本娱乐需求。
  • 鹤岗政府试图将城市转型为旅游城市,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新书《逃走的人》里,李颖迪写了去黑龙江鹤岗、河南鹤壁这样以低房价闻名的城市隐居躺平的年轻人,Ta们有不同的来处,有的来自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厂,有的是飞机维修工、婚宴厨师、素熙式的客服。“隐居”后,Ta们大多做些互联网零工,做自媒体、挖比特币、卖游戏装备。Ta们不怎么出门,切断了旧的社交关系,养超过两只的猫,大把的时间泡在网上,刷短视频、打游戏,帮别人练号赚钱,也花钱找人陪玩。

李颖迪在三年里见了很多这样的人,和Ta们吃火锅、打剧本杀,踩着雪压马路,她自己也搬到了鹤岗,和Ta们一起生活,甚至住进Ta们家里,想知道Ta们为什么逃离,鹤岗会让一切变好吗,一个人就一定自由吗。在书的结尾,有人离开了鹤岗,有人选择留下来,有人在鹤岗和上海之间过上了候鸟的生活,也有人更决绝地告别,再也不能回头。

李颖迪说,最初让她好奇、驱使她踏上这趟旅程的那个问题,到最后也没有寻得答案。她回到了北京,找到了新的工作,再次汇入地铁里上下班的人流。她依然向往着远方,依然对陌生人的生活产生兴趣,刚从“中国的北欧”回来的她听说有女生去到了“真正的北欧”,在全是男人的渔船上打工,她也想去试试。同时,她开始尝试写小说,用虚构把自己拽起来,脱离地表。

无论是去了远方还是留在原地,我们总要以发明家的态度继续生活下去,发明一段文字、一道菜谱、一段关系,在希望的废墟之上,和同伴一起。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冷建国,媒体人

【本期嘉宾】

李颖迪,非虚构写作者,著有《逃走的人》

[03:15]从“隐居吧”到鹤岗化 [06:20]如何在鹤岗与人建立联系 [08:10]年轻人涌入,资源枯竭型城市有何变化 [12:10]为什么是鹤岗? [14:55]东北人建国读后感分享:熟悉且共通 [17:20]东北的编制:脆弱,但备受年轻人青睐 [20:15]李颖迪最初的关注:蛰居生活何以可能 [22:20]男性和女性逃离的区别 [25:13]男性买婚房,女性买自己的房间 [28:10]既非刚需房,也非投资房,在鹤岗买房是自我的延伸 [30:40]巴厘岛vs鹤岗:逃离是否存在阶层差异 [35:50]作为休闲和工作的电子游戏 [40:20]电子游戏和现实生活中的规则 [44:10]游戏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真实”的定义 [48:08]三年过后,越来越多人理解了“躺平” [52:40]逃离是一种状态,并不是终极目的和解法 [56:40]如何书写死亡,如何接近无法验证的“真实” [01:02:13]非虚构写作的价值何在 [01:05:20]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01:10:22]希望的破灭与重建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Burst” by Kiasmos/Ólafur Arnalds from Sailed 片尾:“This Place Is a Shelter” by Ólafur Arnalds

【本期节目题图】

by 李颖迪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