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第一炉香》放入许鞍华导演的作品脉络中,有诸多可以观看和解读的方法。从豆瓣评分来看,《第一炉香》以5.5分的成绩开创了许鞍华作品的最低分。从许鞍华与张爱玲的渊源来看,这是她继《倾城之恋》(1984)和《半生缘》(1997)之后改编张爱玲作品的第三次尝试。从香港和大陆合拍片的历史来看,这部电影是制片人刘韧的第一个项目,而刘韧的老师夏梦于1980年代创办青鸟电影公司,开启了香港和内地合拍片的风潮。许鞍华与夏梦结缘于《投奔怒海》(1982),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从香港到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许鞍华在海南拍戏时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把导演许鞍华放入香港电影的脉络中,同样有诸多观看和解读的方法。从70年代活跃至今,从电视剧集到电影,从惊悚片、鬼片到武侠片、爱情片,她持续创作,持续表达。有人说她的电影有一以贯之的人文主义立场,以写实的手法关注弱者、关注底层。有人探讨她电影中随时间和政治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国族想象和身份认同——在她的电影中,来处与归途如海市蜃楼,漂泊与离散是水中浮木,人往往靠后者逃过一死,又凭借对前者的企盼而活下去。有人聚焦她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立场:《女人四十》(1995)里,她拍的是家庭和工作夹缝中的女人,生活追赶疲惫不堪的女人,而女人总能从慌乱与匆忙中创造出些许诗意;《男人四十》(2002)里,她拍年轻时为文学和文学代言人“献身”的女人,而又并非全然的受害者,她得到爱,也在照护中行使权力。 本期随机波动,老朋友余雅琴将带领我们穿梭于许鞍华电影栖身的诸多脉络之间。在雅琴看来,虽然人们常说香港电影导演缺乏历史面向,但许鞍华恰恰是非常有历史感的一个导演。她的作品连通着过去与现在、香港与内地,电影与文学。希望许鞍华导演能继续拍电影,我们继续做她的观众。 【本期主播】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CyberZhiqi 【本期嘉宾】 余雅琴,媒体人、影评人 [02:48]雅琴回忆采访许鞍华始末 [09:43]我们仨的《第一炉香》观感 [23:16]许鞍华与夏梦和青鸟电影公司的历史渊源 [27:45]《投奔怒海》的题材选择和合拍片背景 [36:31]香港导演的身份情结 [39:02]许鞍华和王家卫的电影有何不同? [44:42]许鞍华和王家卫电影中的“上海/香港双城记” [57:04]许鞍华的女性视角 [59:53]雅琴和适野对《梅艳芳》的观感 [1:07:25]电影选角不是开源的,只能在有限的选择里找到相对合适的 [1:08:25]梅艳芳身上体现的矛盾性今天依然存在 [1:15:37]香港的女性/妓女隐喻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电影】 许鞍华作品: 《第一炉香》(2020) 《明月几时有》(2017) 《黄金时代》(2014) 《桃姐》(2011)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6) 《男人四十》(2002) 《千言万语》(1999) 《半生缘》(1997) 《去日苦多》(1997) 《女人,四十》(1995) 《极道追踪》(1991) 《客途秋恨》(1990) 《戈壁恩仇录》(1987) 《江南书剑情》(1987) 《倾城之恋》(1984) 《投奔怒海》(1982) 《胡越的故事》(1981) 《撞到正》(1980) 《疯劫》(1979) 《狮子山下:越南来客》(1978) 王家卫作品: 《2046》(2004) 《花样年华》(2000) 《重庆森林》(1994) 《阿飞正传》(1990) 其他: 《梅艳芳》(梁乐民,2021) 《好好拍电影》(文念中,2021) 《火烧圆明园》(李翰祥,1983) 《垂帘听政》(李翰祥,1983)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片头:《第一炉香》,by坂本龙一 片尾:《有心人》,by梅艳芳,from《Mui Music Show》 【关于随机波动】 感谢大家收听,你可以在微信和微博搜索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关注我们,也可以关注官网www.stovol.club ,还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pocketcast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也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中的二维码给我们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