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宁德时代的“六问六答”,来自琪瑰珠琐。 自今年9月份以来,随着宁德股价一路下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质疑声出现。趁着年末,我整理了几个市场针对宁德时代最关心的问题,并分享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与思考。 问题一:欧美政策影响有多大? 先说欧洲反补贴政策,其实反补贴在今年9月就已经正式提出,市场是有预期的,因此正式落地时冲击没有很大。反补贴调查背后,是国内新能源车快速崛起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威胁。这次电动车反补贴主要是针对整车。短期对海外纯电出口份额较多的车企会有情绪影响,比如上汽和吉利等;中期要看调查结果,所谓“恶性竞争”大概率难以定论;长期则会推动欧洲本土化建厂,这也是制造业出海的必由之路。 目前反补贴不涉及动力电池领域,但考虑到制造本土化后对供应链的就近配套要求更高,零部件厂商早晚都需要出海建产能。对宁德或许是优势,其在德国和匈牙利等地都有基地布局。退一万步说,宁德手里有很多欧洲车企订单,在欧洲当地份额每年不断提升,最新应该已经超过35%。让欧洲车企不用宁德电池,对他们的车型计划影响也会非常大。 再说美股IRA法案,说实话会更严峻一些,对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限制更为严格,尤其FEOC认定后,宁德福特模式能否跑通就更加未知。大概率,可以争取到不被认定为FEOC,即宁德技术授权的福特工厂可拿补贴,关键在于福特要证明自己的电池工厂没有被宁德及中国“有效控制”。 落实到业绩层面,按照宁德2022年分地区营收占比来看,国内大概是74%、欧洲23%、美国3%、其他地区1%。往后展望,欧洲依然是不断向上的过程,到2025年市占率可能会达到40%,美国原本占比就比较低,按照保守估计到2025年市占率是10%,因此欧洲市场对宁德会更重要。 问题二:“锂矿返利”计划有效吗? 计划本身不难理解,就是面向部分车企客户,宁德未来三年以20万/吨碳酸锂价格结算,由此产生差价将返还车企。但同时,车企要承诺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提供给宁德。这个举动确实有价格战嫌疑,发布后就引来热议,而价格战背后其实是对市场份额的觊觎。 宁德在业绩会上做过解释:“锂矿分享不是出于降价目的,而是公司有些矿产资源,不想获取暴利,希望可以与长期战略客户分享,正在推进相关沟通。”宁德锂矿返利计划的出发点,就是想和战略客户们更深度绑定,只要这些车企的份额拿到,就可以不用担心产销率。 至于价格端,靠原材料差价来赚钱本身就有点问题,对利润波动影响太大,并且有点“投机”心理。好公司应该能通过套保等手段稳住原材料价格,通过规模化或信息化等降低成本。 问题三:宁德和比亚迪,谁才是业内老大?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有个思路会比较简单,比亚迪既卖车又卖电池,对于其他车厂自然就会有点膈应。以前是怕比亚迪把好电池留给自己,现在是怕电池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缺乏“灵魂”。 国内来看,宁德份额从去年48.2%下降到今年前三季度42.8%,同期比亚迪从23.4%提升至29.0%;全球来看,宁德份额从去年35.4%略升到今年前三季度36.8%,同期比亚迪从11.6%提升至15.8%。不得不承认,比亚迪份额确实增长迅猛,主要是其电动车销量增长。 但有两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国内大部分车企都不会选择比亚迪电池,当比亚迪在电池端剔除自家车型后,份额就会骤减;二是比亚迪份额增长并没有带来宁德全球份额下降,甚至宁德23Q2单季度市占率有38.2%,还创了新高。因此,在动力电池领域,说宁德是龙头企业应该没问题,甚至都不存在寡头,宁德一家装机量就是后面比亚迪、LG和松下三家企业的总和。 问题四:电池端会不会有价格战? 价格战是避免不了的,从锂电材料、到锂电设备、再到锂电池,当短期新增产能爆发后,行业大概率会迎来供需博弈,在劣质产能出清前,价格和盈利都会受到挑战。更为关键的是明年,明年净利润可能会影响短期估值逻辑。如果业绩不再增长甚至下滑,那至少要保证降价后份额提升,否则这价格战就算阶段性打输了。随着行业产能逐渐增加,锂电量价间的关联性在加强,降价就会带来量增,核心是降多少能维持住现有份额。 最后想说,宁德应该是最不怕打价格战的。每轮价格战,产业短期盈利肯定会有承压,但龙头往往受影响最小,并且产能出清后龙头份额还会再次提升。 问题五:宁德最大优势在哪里? 充沛现金流是宁德最大优势。 当前锂电板块估值较低,同时市场融资条件收紧,谁有更好的自我造血能力,就有扩产能和投研发优势,宁德账上2000亿现金就是强大的后盾,大部分二线厂商连100亿都没有。产能方面,宁德这个月还在四川继续扩产60GWh锂电池项目,这些新产能在行业出清后,就有很大概率转化为新增份额。研发方面,宁德去年研发花费1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翻倍,明显高于LG新能源的6.1亿美元和三星SDI的7.6亿美元。 当然,产能和研发都会体现到产品层面,宁德产品线布局就非常完备。比如高端有凝聚态电池,甚至能用在飞机上;中高端有麒麟电池和M3P电池,能节省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空间利用率;中低端及储能有钠离子电池,规模化后成本端优势显著。对于锂电赛道,甚至大部分制造业板块,短期看供需、中期看竞争格局或国产替代、长期还是要看技术创新,而新技术储备就是宁德长期盈利能力的根基。 问题六:怎么看宁德的远期市值? 简单来看,市值=业绩估值=量利*市盈率,接下来就逐个探讨。 量的方面,未来宁德更多是要靠海外业务增长,国内业务贡献会逐步下降。国内新能源车增速从今年起就落到了30%区间,往后大概率是越来越低,同时宁德份额如果继续下降,那国内这块增速应该会比较难。往后看,宁德国内业务占比肯定是下降趋势、海外业务份额不断提升。欧洲应该略降,可能维持在15%左右;美国顶多是5%上下;而剩下逐年递增的就是其他国际市场。 价的方面,制造业的宿命就是降本增效,这是几乎逃不掉的。宁德不断做产业链布局来实现降本,不断提升产线效率和良率来实现增效;估值层面,担忧越多估值越低,想象越多估值越高,显然现阶段,宁德是担忧多于想象。宁德今年业绩增速大概是30%-35%,明年预计持平或微增,2025年后就要看行业出清进展。但无论如何,想回到高增长已经是非常困难,毕竟体量规模已经很大,长期能够进入到15%-20%稳态增长阶段已经很不容易。考虑到明年业绩可能没有增长,但宁德有稳定现金流优势,现在市场给予15-18倍左右PE估值不算冤枉,如果有增长就是惊喜;考虑到盈利能力、增长趋势、竞争格局、海外拓展、龙头溢价等各方面因素,作为制造业龙头,远期给予宁德20倍PE估值比较合理。 至于宁德到底值多少市值,就不直接给予参考了,毕竟每个人投资周期有长有短、研究程度有深有浅、风险承受能力有高有低,相信对于宁德都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 有句话想分享,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每当产业内提起曾毓群董事长时,几乎能达成公认:曾董注重产品竞争力超过一切,甚至是市值,他就是这么一个“轴人”。 电池的江湖,硝烟还会继续;宁德的时代,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