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先躺平才能反转,来自思想钢印9999。 一轮下跌,投资者的心态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既紧张又兴奋,一边忙着卖有盈利的股票,一边又在关注之前看好但估值太高的股票,是不是有抄底机会了? 第二阶段:跌到账户每个股票都是绿的,也斩不动仓位了,就天天盼利好,外盘一跌就睡不着觉; 第三阶段:股市继续天天跌,每天满怀希望开盘,有钱也不敢再往资金账户里转了。 这个过程,从投资理论看,是在大盘向下的负贝塔压制下,单边多头的“个股阿尔法”,越折腾越亏;从投资心理学上看,是投资者从“越亏越不认命”到“越认命”的心态变化。但大盘往往要等到投资者都“认命”时,才开始反转。 价格锚与安全边际的错位 股票不像债券一样有明确的价格,投资者为了判断买卖股票的出价是否合理,需要找到一个锚定价格,称为“价格锚”,卖方和买方倾向于选择不同的“价格锚”,买家“价格锚”是大盘指数或同类股票的价格,在大盘一轮下跌的交易中,心理价位自然也跟着下降。卖方选择的“价格锚”,常常是自己的买入成本,所以很多人降仓位时都喜欢先卖盈利的持仓,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处置效应"。 等跌到一定时候,手上满手亏损再减仓的话,“价格锚”就不是成本,而变成之前的股价,在一轮下跌中,卖方常常产生“10元我都没卖,现在9元更不想卖了”的犹豫,从而降低卖出意愿。更重要的是,买入方不但有客观的价格锚,还有安全边际,需要在合理价格便宜一个档次。这么一来,买家与卖家的价格就总是差一个档次,成交的概率便下降了。 它造成的现象是,一轮下跌,开始总是放量下跌,但跌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缩量,买卖方由于上述心理障碍,总是找不到平衡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熊市缩量后,再遇到利好容易高开低走? 如果买家卖家遇到前一种“谈不拢”价格的情况,这种突发性利好,减少了卖家的数量,买家的买入意愿因为利好而上升,所以高开。但高开后,现价高于价格锚甚至高于成本,这在心理上解决了出手的障碍,一旦大盘有滞涨的趋势,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大盘一路向下。更重要的是,这种换手把持有成本高的投资者换成了持有成本低的投资者,造成进一步下跌的动力——一个套5%的人,总是比套10%的人更容易卖出,从而引发了下面的问题。 抄底盘引发的抵抗式下跌 在下跌的中后期,会出现大量一路阴跌的公司,估值已经非常便宜了,但每天都是卖盘,每天创新低,就算大盘反弹,它只是反弹到5天均线就会继续向下,这种趋势,被称为“抵抗式下跌”。这一类的公司,对大盘的拖累比其他品种更严重,因为它下跌的原因既不是估值过高,也不是基本面有利空,而是陷入“抄底—止损”的下跌螺旋,最后引发毫无道理的低估,大面积出现后,会让整个市场的估值区间下移。 前面说过,卖家把成本作为价格锚,倾向于先卖有盈利的,盈利的都卖完了,再卖亏10%以内的,如果所有的股票都亏10%以上,很多投资者就“躺平”了。但问题是,股票每天都有成交,所以一个下跌中的股票总有一部分持股者是刚买不久,持股成本很低,处于5%以内的浅套甚至小赚状态。这类资金并非都是看好公司的长期价值,大部分就是纯粹觉得跌多了,一旦大盘有反弹,就想短线进场博一个超跌反弹,并有严格的止盈止损计划,所以过几天大盘不反转,就会卖出。 由于大部分持股处于深套之中选择躺平,大规模的活跃交易者都在高换手率的主题方向中,这一类公司只剩下这种小规模的“抢反弹+止盈止损”的交易,导致了天天都有小规模卖出,每天比大盘多跌1%,积累起来就成为这种“抵抗式下跌”的走势。 这种“抵抗式下跌”不但影响大盘,也是股民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阴跌就是温水煮青蛙,等意识到,已经是深度套牢了。所以很多资深股民的经验是在一轮大跌中,不要持有任何均线空头排列的股票,因为套牢盘越多,越容易出现“抵抗式下跌”。 但任何方法都有弊端,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一旦出现大级别反弹,这一类底部超跌票也是最猛的,常常是两根大阳线收复十几根小阴线。这就涉及到第三种心理,空仓者“得而复失”的损失厌恶心态。 做空浮盈的损失厌恶 在一轮下跌行情中,大部分空仓低仓者的心态并不比高仓者好多少。由于A股主要靠单边做多赚钱,所有的投资者不是现实多头,就是潜在多头。空仓低仓者赚钱靠多头,却选择了空头的立场。高仓位者的感觉是“天天亏”,而空仓低仓者虽然并没有做空,但卖出后下跌的空间在心理上相当于一笔“浮盈”,因此他们最关注的心理位置是他卖出的价位或指数的位置,一旦大盘反弹超过这个位置,那就是典型的“得而复失”。 心理学上证实,“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虽然都没有增加你的拥有量,但在心理感受上,前者比后者更痛苦,这就是亏损厌恶的心理效应。熊市多暴力反弹,正是源于空仓轻仓者害怕踏空而不断抢反弹的心态。但空仓轻仓者之所以选择空仓轻仓,正是由于风险偏好比较低,投资方法体系也支持仓位的大幅升降,因此持股心态不如长线资金,持股稳定性不如套牢盘,所以,他们又成为反弹失败后更猛烈的下跌的主导力量。 不过,这种“反弹抄底+割肉出局”的模式持续几次,投资者意识到大盘形成的空头趋势短期无解,心态也就平了,看到反弹不出手,自然后面也没有抛盘。股谚云:“多头不死,跌势不止”,这里的“多头”实际上有两种: 一种是持股不卖的实际多头,“死”是指“套死”,躺平不卖,这一类多头“死”的作用是锁定筹码。 另一种是空仓轻仓随时打算短线抢反弹的“潜在多头”,“死”实际上是指不做反弹,他们“死”的作用是断绝空头火力。 很多人可能想问,虽然跌不动了,但持股的、持币的都躺平了,大盘还怎么反转呢? 底部的市场微观结构 在大盘下跌中,除了短线博反弹的,还有真正的长线抄底资金,而且数量总是越跌越多。所以,大盘的真正探底成功,总是要等到长线配置资金逐渐取代短线博反弹资金,成为抄底的主导力量之后。此时的持股者结构中,要么是深度套牢,要么是长期看多,筹码结构趋于稳定,这样的反弹才能持续,才能积反弹为反转。 大盘反转的模式有很多,但只有这种“跌到场外长线资金觉得足够便宜了”,才是最可靠的模式。关键问题在于,怎样才算“足够便宜了”呢。对便宜的判断又涉及“价格锚”,对于长线资金而言,“价格锚”有三种便宜: 1、相对便宜:市场总龙头的股价先被市场接受而启稳,其他龙头再跌就会显得便宜 2、绝对便宜:股债收益率对比 3、微观结构的便宜:大量个股跌到估值较低的安全边际的水平 长线资金的介入是一个慢过程,市场在较长时间的下跌后,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筑底过程,是赚钱效应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也是心态上扭转的过程。 以2018年的熊市最后一阶段为例,11月1日,最高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后,市场就开始初步启稳,然而反弹后又是一直跌到1月3日创了新低,才算彻底结束2018年的熊市。这两个月里,主导跌势的是前期强势板块的补跌;还有对年报大规模商誉计提利空的定价。 宏大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还需要微观交易结构的调整,这种滞后,往往让身处其中的人看不到反转的发生,甚至用长期利空因素去解释短期下跌现象,倒在黎明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