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秦旷的房间(上)丨从鬼城出走回望:被淹没的故乡 vol.20

秦旷的房间(上)丨从鬼城出走回望:被淹没的故乡 vol.20

2024/7/25
logo of podcast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秦旷
Topics
秦旷:我的童年记忆与丰都鬼城紧密相连,鬼城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理位置,以及我与外国游客的互动,都深刻地影响着我。我家最初位于鬼城附近,阳台可以直接看到鬼城的全貌。后来,三峡工程的建设导致我们搬迁到新的居住地,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涪陵的求学经历,以及对何伟作品《江城》的理解变化,也让我对家乡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在英国留学期间,我经历了不同的租房生活,与室友的相处也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从最初在丰都狭小的老房子,到后来在英国宽敞的公寓,再到如今在深圳拥有自己的房子,我的居住环境不断变化,但对艺术、音乐、阅读和烹饪的热爱始终如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对自己居住空间的布置和设计。

Deep Dive

Key Insights

秦旷的故乡在哪里,它有什么独特的历史背景?

秦旷的故乡是重庆市丰都县,位于长江下游,距离重庆市区约100公里。丰都县以“丰都鬼城”闻名,是中国古代道教的重要传教点之一,东汉时期有两位道教高人在此升仙,逐渐形成了鬼文化的聚集地。丰都鬼城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曾是外国游客来中国的打卡地之一。

秦旷童年时居住的房间有什么特别之处?

秦旷童年时居住的房间位于丰都鬼城山脚下的一个30多平的老公房,距离鬼城牌坊仅20米。房间虽小,但阳台正对丰都鬼城,可以俯瞰整个名山。他的父亲是画家,房间里堆满了绘画材料、雕塑和音乐磁带,墙上还有父亲的手工设计。秦旷从小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长大,对他后来的居住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丰都鬼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什么?

丰都鬼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道教在此设立传教点,两位道教高人殷长生和王芳平在此升仙,逐渐演变为“阴王”所在地。鬼城内有鬼门关、奈何桥、孟婆汤发放处等建筑,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曹地府。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题字,鬼城逐渐成为道教和佛教生死文化的象征地。

秦旷的故乡因三峡工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峡工程于1994年动工,2000年左右竣工蓄水后,长江中上游水位上涨,丰都老城被淹没。秦旷的家和整个丰都老城被迫搬迁到长江南岸的新城,新城的居住条件大幅改善,秦旷家的面积从30平扩大到200平。搬迁过程中,老城建筑被标记为“拆”,象征着旧城的消失。

秦旷在英国留学期间的居住经历如何?

秦旷在英国留学期间租住了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学校附近的小公寓,四个房间共享厨房,但由于室友生活习惯不同,他最终搬离。第二个是Broadcasting Tower的高层公寓,厨房和客厅面积更大,秦旷在此研究烹饪,经常邀请朋友聚餐,尝试制作各种川菜和国际美食。

秦旷对《江城》这本书的看法如何?

秦旷最初对《江城》这本书的理解较为肤浅,认为它只是描写了福林的琐事。后来他了解到这本书在非虚构写作领域的地位,重新阅读后,刷新了对家乡的认知。书中通过外来者何伟的视角,揭示了福林的文化冲突和日常生活中的深层意义,让秦旷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童年回忆。

秦旷在深圳的居住环境如何?

秦旷在深圳的住房面积为70多平,设有专门的音乐区和开放式厨房。他注重房间的布置,书架和音乐设备占据了重要位置,厨房设计宽敞,方便与家人和客人互动。秦旷的居住风格深受童年艺术氛围的影响,强调满足个人需求和舒适度。

Chapters
这一章讲述了秦旷在重庆丰都的童年生活,包括他家位于丰都鬼城附近,以及他童年时与外国游客的互动。他还介绍了丰都鬼城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以及它作为道教文化遗址的独特地位。
  • 丰都鬼城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 丰都鬼城与道教文化渊源流长
  • 丰都鬼城曾是外国游客打卡地
  • 童年时期与外国游客互动经历

Shownotes Transcript

太久没聊房间专题了,这期我请到了Orpheus微见)的主播秦旷,一起聊聊他的故乡回忆。

这一期我聊得很放松,难得的好状态。哈哥向我娓娓讲述了他的童年:酆都鬼城、距离鬼城最近的居民楼、被淹没的故乡、离开后的回望。讲述中带着江城湿润氤氲的味道,还有一些雾气。

配乐:《The Autumn Dusk》作曲/制作 秦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