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神秘的召唤:宗教人与经济人的灵性选择 S4EP10

神秘的召唤:宗教人与经济人的灵性选择 S4EP10

2024/7/19
logo of podcast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F
Florent
小柏Boo
衣刀
Topics
衣刀:数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神秘的现象,引发对神秘的普遍好奇。神秘吸引着许多人,只是吸引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研究神秘事物的人,可能本身就被神秘吸引。 对神秘的理解和定义因人而异,也因文化背景而异,例如东西方对神秘的理解就存在差异,西方强调对超越性存在的恐惧,东方则强调神秘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两种选择:遵循新自由主义的逻辑,或寻求灵性沟通。批判者只关注结果的理性,忽略了审美选择的自由性。 我们需要捡起主体性和神秘意识,即灵性。 “历史的垃圾时间”反映了一种主体性消失、对抗性消失的现象。“铁律碾压”与“历史的垃圾时间”的表述方式变化,反映了从禁欲到景观、从无力感到旁观感的转变。“历史的垃圾时间”的表述掩盖了主体性与神秘性相连的部分,即神秘意识。三体小说中,人类通过捡起神秘意识而生,通过放弃神秘而亡。 小柏Boo:神秘是非理性的,被权力所不待见,以乌托邦的形式出现。战后神秘活动(如匿名战士和灵魂摄影)体现了哀悼和审美的必然性。面对困境,人们可以选择遵循新自由主义的逻辑,或寻求灵性沟通。批判者只关注结果的理性,忽略了审美选择的自由性。巴特勒本体论强调他者关系性中的神秘,主体性会被他者打断。巴特勒强调尊重自身和他者晦暗不明的神秘性,并为共享的脆弱负责。 Florent:神秘一词源于拉丁语mysterium,指宗教仪式中的秘密和不可接触性。神秘的词源追溯到古希腊语musterion,意为秘密和宗教仪式。神秘强调宗教场合的非公开性和不可接触性。神秘的原初含义是指秘密仪式。网络文学中的“鬼秘复苏”是克苏鲁神话东传的结果,其关键词是“鬼秘”而非“神秘”。克苏鲁神话强调对超越性存在的恐惧,而中国网络文学则强调神秘事件改变命运。东西方对神秘的理解不同,西方强调对超越性存在的恐惧,东方则强调神秘改变命运的可能性。灵性是指人心灵与神秘沟通的力量和记忆。自然本身创造了不可接触之物,神秘是人外的神秘,人处于被动探索的位置。17世纪的静修主义是神秘主义和灵性运动,强调沉思和内心的宁静,追求上帝和人的直接结合。神秘主义者以群体方式与世隔绝,在社会边缘地带与神秘重新连接。神秘主义实践远离主流价值观,面向固定受众群体。信念(foi)和信仰(croyance)的区别在于,信念强调信任和忠诚,而信仰则包含行动和实践。中国宗教的特点是把神灵的功能性放在第一位,缺乏西方的信念感。缺乏信念感导致中国人容易造神毁神。宗教人和金钱人的区别在于,宗教人以神圣为行动准则,金钱人则以经济效益为准则。《降临》中的女主人公是宗教人,她的行动并非以结果为导向。年味的消散是宗教人和金钱人思维模式冲突的结果。古埃及人区分事实(le réel)和真实(le vrai),神灵存在于真实秩序中。解读神秘的两种路径:事实和真实。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神秘主义和灵性在现代社会复苏?

现代社会中,人们开始对神秘主义和灵性产生兴趣,部分原因是现代科学和理性思维无法完全解释或满足人们对未知和超越性存在的渴望。此外,社会压力和个体创伤也促使人们寻求灵性上的慰藉和自我修复。

神秘仪式的不可接触性有何意义?

神秘仪式的不可接触性强调了仪式的神圣性和秘密性,防止仪式被误解或亵渎。这种不可接触性通过等级制度和逐步启迪的过程,确保参与者逐渐接近神秘的核心,从而增强仪式的神圣感和参与者的精神体验。

为什么中国人对神秘事件的想象与西方不同?

中国人对神秘事件的想象更多是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西方则更强调对超越性存在的恐惧。这种差异源于东西方文化中对成神的不同理解,西方更倾向于认为神是超越性的存在,而东方则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成神。

灵性与神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灵性是人与神秘沟通的一种内在力量和记忆。通过灵性,个体可以重新建立与自然和神秘的联系,从而达到心灵上的安宁和整体性。灵性超越了宗教的范畴,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类体验。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主体性变得如此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主体性变得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个体如何面对神秘和他者的未知。主体性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和责任感,促使人们在与他者相遇时保持开放和尊重,而不是试图完全控制或排除未知。

为什么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一概念反映了主体性的消失?

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一概念反映了主体性的消失,因为它将个体置于旁观者的角色,削弱了个体的能动性和参与感。这一概念强调历史的不可改变性,使个体感到无力和被动,从而忽略了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

信念和信仰在宗教中的区别是什么?

在宗教中,信念(foi)更多是指一种信任和说服,而信仰(croyance)则强调对神圣的认同和实践。信念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的认同,而信仰则涉及集体的仪式和教义。在中国,宗教更多强调功能性,而在西方,宗教更强调对神的信念。

宗教人和经济人的区别是什么?

宗教人(Homo religiosus)的行为围绕神圣展开,追求与神圣的联系和满足。经济人(Homo pecuniae)的行为则以经济利益和效率为核心,追求物质和理性的目标。宗教人强调精神和情感的满足,而经济人强调理性和实用。

古埃及人如何区分事实和真实?

古埃及人将事实(le réel)视为自然的秩序,而真实(le vrai)则是超越这一秩序的宇宙统治力量。事实是独一无二的,而真实是多样的。古埃及人通过宗教仪式和象形文字来表达这种真实的多样性,强调神灵的功能性而非外貌。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神秘的定义、神秘仪式的不可接触性以及神秘在现代社会复苏的原因。嘉宾们从数学哲学、宗教人类学和精神分析等不同学科角度探讨了神秘的本质,并分析了神秘仪式在古代宗教中的作用以及现代网络文学中对神秘的不同解读。
  • 神秘源于拉丁语mysterium,指古代宗教崇拜中不可接触的秘密仪式。
  • 神秘仪式具有秘密性、不可接触性,旨在避免亵渎和偏离。
  • 现代网络文学中对神秘的解读与西方克苏鲁神话不同,更侧重于神秘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神秘的召唤:宗教人与经济人的灵性选择 S4EP10

** **

跨学科研讨课|神秘的召唤:不可触及的知识与隐秘书写

https://mp.weixin.qq.com/s/d02y5o6m3TupmdL66iKWsA)****

** **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笼罩的当下,除了成为臣服的“经济人”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样的选择?回归灵性是否只能通过玄学?参照哪些历史事件可以让我们越过事实去够到真实和神圣,从而探寻另一种抵抗的能力?本期播客将以史为鉴,探讨神秘的必然性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时间轴

05:01 神秘的定义、神秘仪式的不可接触性

09:50 中外诡秘风网文的区别:超越性的可怕vs神秘改变命运

16:09 “自然本身创造不可接触之物”——人外的神秘?人内的神秘?

17:58 战后神秘活动中哀悼的必然性、审美的必然性

25:50 静修主义者的灵性之路

31:33 巴特勒本体论中的神秘与脆弱生命

37:50 从徐贲的“铁律碾压”到历史的垃圾时间

49:20 为什么国人容易造神毁神?宗教学上信念(foi)和信仰(croyance)的区别

01:02:14 宗教人(Homo religiosus)VS经济人(homo pecuniae):围绕着神圣生活是什么样的?

01:09:26古埃及人心中的事实(le réel)和真实(le vrai)

 

本期对谈嘉宾

衣刀:法国科技史与科学哲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博士候选人&特邀讲师(教授科目:哲学逻辑学导论;信息科学与哲学),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学士。

 

小柏Boo:“例外状态”播客主播、精神分析师、法语译者(福柯、巴塔耶)。巴黎圣–安娜精神病医院临床实习3年+。巴黎八大精神分析硕士、巴黎七大文学、艺术与当代理论硕士。

Florent: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NS-PSL)和法国高等研究学院(EPHE-PSL)宗教人类学和宗教历史学博士候选人,巴黎第七大学文学硕士和法国高等研究学院埃及学辅修,精通象形文字古埃及语,拉丁语,古法语等古代语言以及法语,英语,日语等现代语言。

 

BGM

Glass Beams – Snake Oil

 

参考资料

Ernst Tugendhat, Egozentrizität und Mystik Eine anthropologische Studie

Mircea Eliade, Le Mythe de l'éternel retour. Archétypes et repetition

-, Mythes, rêves et mystères

-, Le Sacré et le Profane

Roger Caillois, Le Mythe et l'Homme

-, L'Homme et le Sacré

Rene Girard, La Violence et le Sacré

Erik Hornung, Les dieux de l'Égypte, l'un et le multiple

Marcel Granet, Fêtes et chansons anciennes de la Chine

-, Danses et légendes de la Chine ancienne

Jean-Pierre Vernant, Les Origines de la pensée grecque

Marx Weber, Confucianisme et taoïsme

Jan Assmann, Religion und kulturelles Gedächtnis.

-, Stein und Zeit. Mensch und Gesellschaft im alten Ägypten

徐贲:“铁律碾压”下的犬儒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

Allen, A. (2020). Cynicism. MIT Press.

Gertz, N. (2019). Nihilism. Mit Press.

BUTLER, Judith,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Verso Books, London/New York, 2004

MARTY, Éric, René Char, Points, 2007